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俄烏衝突沒有贏家

2022-03-24

作為冷戰後最接近核對抗的一次軍事衝突,俄烏衝突自爆發以來便倍受國際社會關注。媒體和觀察家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各種算計和分析,試圖找出誰是這場衝突的真正贏家。然而,事實是這場衝突或許已經沒有贏家了。

對俄烏雙方來說,這場衝突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無論未來是戰是和,都不能彌補這場衝突的巨大成本,也很難給雙方帶來更大收益。儘管誰也無法否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優勢,但這場衝突的政治、經濟和外交代價顯然已經超出了普京團隊的預期。

如果未來烏克蘭在西方支持下繼續抵抗,莫斯科很可能陷入最不希望看到的消耗戰和持久戰。或者是俄羅斯以全面撤軍為條件,換取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的事實獨立,並使已經被吞併的克里米亞地位合法化,即便如此,西方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造成的影響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俄國內投資信心的恢復更是遙遙無期,而這將進一步遲滯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

不少人或會對烏克蘭在這次衝突中的抵抗能力感到吃驚,但這絲毫不會改變烏克蘭已成為這次衝突最大輸家的事實。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烏克蘭也無法阻止克里米亞被吞併、東部兩州“被獨立”。而且,不僅烏當局衝突前孜孜以求的加入北約的夢想難以實現,未來該國很可能會成為俄羅斯與西方長期對抗的戰場,從而進一步影響戰後的經濟恢復和重建。

可以想像,在外資大量抽逃、經濟基礎和國防設施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未來烏克蘭國內重建註定會道阻且艱。

 

其他歐洲國家雖然並不是這場衝突的挑起者,但同樣要為這場軍事衝突買單。

首先,鄰近烏克蘭的其他歐洲國家需要接納和安置大量烏克蘭難民。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3月中旬,從烏克蘭流出難民已經超過了300萬人。

其次,除了要承擔因衝突造成的油氣和糧食價格上漲外,歐洲國家與俄烏之間的經濟聯繫正在被衝突摧毀。以歐俄經濟合作為例,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外國投資者,2019年歐洲對俄直接投資超過3110億美元,2020年歐俄貿易超過了1743億美元。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制裁聲中,這些經濟聯繫註定要成為俄烏衝突的祭品。

此外,這場衝突不僅在事實上癱瘓了冷戰後形成的歐俄安全對話機制,也進一步凸顯了歐洲國家在油氣資源方面對俄的戰略依賴。據《金融時報》等報道,目前歐洲所需天然氣的40%、原油的25%乃至核電站運行所需的大量鈾燃料(包括20%以上的天然鈾和濃縮鈾)均來自俄羅斯。

因此,對歐洲各國來說,孤立和制裁俄羅斯未必能帶來更多的安全與穩定。

或許有人認為,美國可能是俄烏軍事衝突的最大“贏家”。短期來看,俄烏衝突不僅有利於美元迴流,推動美國經濟增長,也為近年來內部危機重重、離心力不斷上升的北約找到了一個繼續存在的借口。

對拜登和民主黨來說,俄烏衝突改變了從阿富汗撤軍以來的外交頹勢,無疑有助於為其中期選舉加分。但長遠來看,俄烏衝突對美國的消極影響同樣不容低估,因為這將加速美國全球霸權的瓦解。

首先,美國近年來對烏克蘭這一民主盟友的口頭支持與其在衝突中拒絕提供軍事支持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至少並未展示出當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戰略意志和決心,這勢必會讓更多盟友對美國所承諾的“核保護傘”心存疑慮。

其次,對俄制裁是一把真正的“雙刃劍”。美國對俄經濟制裁雖然堪稱“史上之最”,但對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卻未必能夠成功,反而會讓美國未來陷入制裁困境。眾所周知,俄羅斯在軍事行動前已經做好了應對制裁的準備,並在西方近年來的經濟制裁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加上國際社會在對俄制裁上的立場和利益並不一致,這些制裁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對美國及其盟友來說,對俄制裁或許是一種必要的政治宣示,但它很可能會以未來的國際信譽為代價。

最後,當前美國應對俄烏衝突的政策更像是飲鴆止渴。一方面,當前美國對俄制裁已經出現擴大化和極端化傾向,這些制裁造成的“寒蟬效應”將會使更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未來主動減少對美依賴,以避免經濟被徹底綁架。

另一方面,美國默許日本和德國重新加強防務的做法不僅會加速其長期對美離心傾向,也會使二戰後美國一手推動建立的國際體系進一步瓦解。

在一些西方媒體炒作下,中國似乎成了俄烏衝突的“知情者”和“受益者”。此類觀點即便不是別有用心的歪曲和抹黑,至少也是對基本事實的誤讀。

首先,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來說,很難想像有哪個外部力量可以真正影響其重大軍事決策。同樣,俄羅斯也不可能把如此機密的軍事行動信息與其他國家分享。儘管中俄近年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但冷戰以來的中俄戰略合作從不針對任何第三方,更不可能針對同為中國重要合作夥伴的烏克蘭。

其次,中國同樣在這場衝突中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且不說俄烏衝突造成石油、糧食價格上漲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在烏俄兩國直接投資和經貿利益同樣損失慘重。2019年中國在烏俄兩國投資存量分別為1.5億美元和1107.9億美元, 2021年中國與烏俄兩國的商品貿易額分別為193.05億美元和1468.87億美元。無論是從兩國進口鐵礦石、糧食和油料作物,還是進行穩定的油氣資源合作,對中國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而衝突使得大量投資與合作面臨不確定性。

最後,大規模軍事衝突將會破壞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外部戰略環境。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到2011年後西方對敘利亞和利比亞的干涉,以及對伊朗等國的制裁等,中國反對戰爭和制裁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這既是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基石,更因為任何大規模武裝衝突都可能破壞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所依賴的外部環境,損害近年來迅速增長的中國海外利益。

總而言之,俄烏戰爭是一場災難,這場衝突已經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