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安剛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衝突的邊界

2022-05-12
An-gang.jpg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這是克勞塞維茨潛心研究戰爭規律後得出的結論,潛台詞是,戰爭的前景並非由軍事決定,至少並非單由軍事決定。

這一結論正再次被現實所印證。俄烏衝突自2月24日爆發以來,俄方旨在“恢復歷史榮光”的“特別軍事行動”遭遇強力抵抗,未能實現初衷,經調整現已進入“第二階段”,調集重兵爭取打通克里米亞陸橋,拿下烏東大部地區,於5月9日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之前基本結束戰鬥。

然而,烏克蘭及其背後的美國、北約和歐盟無意接受這樣的“終局”,擺出戰鬥到底的姿態,目標似正從挽救烏克蘭轉向擊敗俄羅斯。與戰事同步進行的俄烏政治談判也因領土問題陷入僵局。

誰掌握着戰場主動權?俄羅斯嗎?它似乎在開戰頭幾天有所失算,以至於後來無論怎麼調校,都無法完整實現目標。烏克蘭嗎?它擁有源源不斷的外援、依然昂揚的鬥志、“戰時總統”的超常發揮,但無力兌現收回東部和南部國土的誓言,無法逆轉充當地緣政治棋子的命運。難道是美國?它並沒有應對俄烏衝突的長遠戰略,惶論也不能絕對左右澤連斯基的選擇。至於歐洲,它只是個配角,以及這場戰事災難性後果的直接承受者。

眾多現象表明,這是一場各方在進入之時便沒有設定“退出機制”的戰爭,也是一場在推進之初便丟失了劇本的演出。戰爭已經長期化,除非有政治家的決斷,沒人能夠結束它。這場戰爭也註定要超出邊界,在非純軍事意義的平台上演進。

俄烏衝突業已經打破三重邊界。一是歐洲防務的邊界。歐盟國家警醒過來,一面被迫承認自己的安全只能更多依靠美國和北約,一面更加強調歐洲必須建立自主防務的能力。儘管歐洲口頭上宣稱後者是前者的“補充”而非“替代”,但兩者實際是正相關的,歐盟自主防務能力的提升在相當程度上等同於北約實力地位的擴大。北約正在“緊急東擴”,準備吸納瑞典、芬蘭加入,同時以增派駐軍、加強戰備的方式,在中東歐構築針對俄的“銅牆鐵壁”。

二是大國行為的邊界。美歐與俄關係歷經冷戰後30年的跌宕起伏,終於全面破裂,其對俄制裁的大部分內容將比戰爭本身更加長期化,不徹底弱俄誓不罷休。這種制裁之嚴厲在世界史上堪稱空前,它無異於將俄踢出全球體系,與急驟加強的歐安防務共同構成“新鐵幕”。俄則為了自身安全利益和精神追求不惜顛覆主權原則,不惜砸爛葉利欽時代與西方媾和成果的最後殘餘,也不再掩飾推翻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的宏大意圖。而對於大國以外的觀者來說,隨着“叢林法則”的復歸,無論是大國不擇手段傾軋弱國,還是弱國以小博大“蛇吞象”,都不是不可想像的。

三是戰爭與和平的心理邊界。冷戰後的世界“承平日久”,人們已經習慣於在統一的全球市場里發展經濟,在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中享受和平,即使這種秩序不能制止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之類的戰爭發生。然而這一次,較大規模現代戰爭發生在歐洲心臟地帶,背後是激烈的大國戰略對撞,戰況被同步“圍觀”,其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心理震蕩是巨大的。人們意識到新的“世界大戰”不是危言聳聽,現代體系的崩潰並非杞人憂天,必須拿出更多“底線思維”來審視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俄烏衝突正在打破另外三重邊界:一是戰場本身的邊界,二是國際軍控的邊界,三是國際秩序的邊界。

以3月24日北約峰會聯合聲明為標誌,戰爭長期化已是美、烏、北約的戰略選擇。美西方把武器輜重源源不斷送入烏克蘭,種類也在持續翻新,迫俄不斷加大投入、提升火力。隨着重型武器的應用越來越多,北約會不會直接參戰,戰火會不會延燒到烏克蘭境外?

現已無法排除小型戰術核武器被動用的可能。這種武器的使用並不會像戰略核武器那樣造成超大規模的殺傷和污染,但畢竟跨越了核禁忌的門檻。以棄核換安保的核問題解決模式顯然也沒能經受住實踐的檢驗。一些國家的危機感加劇,北約的核同盟定位即將得到強化,俄與美國、北約之間的戰略核軍控、常規軍控和建立信任措施機制加速瓦解,部分東亞國家對自身擁核或本土引入安全保護提供國核武器的意識更加明確,“核叢林、核恐怖”時代是否正在開啟?

歷史上不乏贏得戰爭卻輸掉戰略的先例,戰略上的勝利也未必非得以戰場上的通吃為前提。俄已在積極調動自身基於廣闊縱深、強悍國民心態等因素的韌性,爭取在硬碰硬的長期較量中強化內攏、消解外壓,穩固新的勢力範圍,重新蓄力實施“大歐亞計劃”,籌謀俄版國際秩序。美國以俄烏衝突為契機重新聚攏了盟友,窮盡了制裁手段,對俄似暫處於戰略壓制的上風,但短暫“激情期”過後,能源、金融等領域制裁的反噬作用開始顯現,跨大西洋通脹更加深重,外部危機向國內政治問題的轉化在不少參與國開始發生,長此以往反俄聯盟有可能分崩離析。

大國戰略的衝突往往導致國際秩序的重組,然而現在還不能清晰判斷烏克蘭危機到底將怎樣改變國際秩序,是分裂成美西方與亞歐版塊的對立?還是隨着俄羅斯的持續弱化,演變為美國與中國的兩極競爭?亦或美西方加速衰落但也不會有誰出來填補“領導力真空”的多極混沌?

不管怎樣,烏克蘭危機是一場沒有邊界的衝突,打開的不僅是又一個戰爭泥潭,更是漫無止境的惡性競爭和秩序重組。它從一開始便失去控制,俄烏美等方均無妥協退讓的空間,誰也不準備率先眨眼。一切都有待時間的解答,時間未必明確站在誰身邊,而是要看着智慧、耐性、實力、道義的比拼來決定它自己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