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不下來!2019-05-27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雖然升溫的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但中國應當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只有這樣才有助於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變得更加高效,國家更加強大,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中國為何不會在經貿談判中輕易妥協?2019-05-2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承受必要代價的決心。
華盛頓對「貿易戰」的誤判2019-05-24
魏建國(Wei Jianguo)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
中美多輪談判沒有達成協議,美方有三個「沒想到」和三個誤判。如果中國這樣一個龐大市場把美國排除在外,多少關稅都無法彌補美國的損失。
- 中國既定戰略方向不會因貿易戰而發生改變2019-05-23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而獲益,改革方向不會逆轉,只會不斷深化。變外部壓力為內部動力,以高質量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中國長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項。
- 冷靜看待中美經貿磋商2019-05-23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中美貿易體量之大已經到了「不能倒」的地步。因此,雙方都表示對話仍在進行,也會持續下去。顯然,雙方都留有餘地,並沒有關上談判的大門。
蓬佩奧指責中國北極活動的三點謬誤2019-05-20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蓬佩奧《向北看:突出美國的北極焦點》政策講話矛頭直指中俄,抹黑中國在北極的正當活動。他的講話至少存在三點謬誤。
為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一帶一路」2019-05-17
特雷莎·肯尼迪(Teresa Kennedy) 北京大學燕京學院碩士生
由於無法預測「一帶一路」倡議對環境的全面影響,因此至關重要的是,中國政府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有意識地打造更加綠色的「一帶一路」。
- 中美貿易戰本質是兩國經濟結構性改革滯怠2019-05-16
張雲(Zhang Yun)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中美經濟關係作為雙邊關係壓艙石的作用升級不及時,是貿易戰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是雙方國內經濟結構性改革勢頭滯怠。
- 「一帶一路」:新征程、新方向2019-05-14
傅夢孜(Fu Mengzi)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張璟(Zhang J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生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豐碩。「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雖然有中國元素嵌入其中,但它不會與現存國際普適規則和良性秩序相排斥。
中國財報顯示新技術不可小覷2019-05-14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最新公司財報顯示,雖然經濟放緩,但新技術已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其中,新能源汽車和5G通訊設備銷售商的表現尤為突出。即便如此,中國經濟仍繼續受到全球需求疲軟和持續對美貿易戰的影響。
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的關鍵看點2019-05-14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在上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政府明顯改變它的關注重點,轉而淡化人們對債務負擔、腐敗和環境退化的擔憂。但這不應轉移我們對關鍵事實的注意,那就是,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在不斷增多,其中包括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傳統盟友。
- 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平衡2019-05-03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已經過時,必須把經濟的結構性調整放在首位。但這也許有利於提振2019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同時不妨礙結構性改革。
中國正在歐盟建立影響力嗎?2019-04-29
扎伊納布·查希爾(Zainab Zaheer) 發展問題顧問
在歐洲各大首都,「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中國政府的發展戰略受到了懷疑。隨着北京力圖推行其「16+1」經濟計劃,它與布魯塞爾的摩擦將不斷增多。
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與歐盟領導人的對華統一戰線2019-04-29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由於美國不再向歐洲提供抵消中國影響力所需要的政治和經濟支持,馬克龍和默克爾等領導人在面對維護多邊全球秩序挑戰的同時,還要在關鍵的經濟和全球性問題上與中國接觸合作。
美國的「一帶一路」綜合症2019-04-26
王義桅(Wang Yiwei)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一帶一路」是未來之路,只有參與才能影響未來。美國是不應錯過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