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的關鍵看點

2019-05-14
b.jpg
習近平於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上月在北京舉行,與會者來自150多個國家。峰會作為一個論壇,讓各國的政治領導人和商界領袖針對“一帶一路”項目發表意見。很明顯,中國政府改變了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話語焦點,轉而淡化人們對債務負擔、腐敗和環境退化的擔憂。但是,這不應轉移我們對重要事實的關注,那就是,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正在不斷增多,其中包括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傳統盟友。中國創建洲際物流網絡並將中亞和東南亞國家進一步納入其勢力範圍的努力正在快速推進,這種擴張暗示了它的所有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並被大肆宣傳。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龐大的鐵路、管道、港口和高速公路網來擴大亞洲內外的貿易。除了促進貿易,中國還希望這一計劃能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合同中的使用。2013年以來,很多項目成本不斷增加,一些國家內部對“一帶一路”的反對在加劇。一些政界人士擔心,中國的貸款會被當作控制東道國資源和政策的槓桿。與許多開發項目一樣,“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巨額資金也為腐敗的領導人提供了新的賺錢機會。同時,當地和國際監督人員指出,這些大規模的開發項目將對當地的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生態影響。在亞洲,這種擔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沒有出今年的峰會,為的是避免人們以為他過於迎合中國在印尼的利益。

與其典型外交戰略相一致的是,中國現在選擇了一種更溫和的方式。習近平在今年峰會上的講話一再強調可持續性、與東道國協商以及改善受發展項目影響的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性。這標誌着2013年以來那種必勝主義的調門出現了轉變。顯然,中國目前試圖緩解合作夥伴的擔憂,並為繼續投資鋪平道路。這些言論也許還反映了中國領導層的一種認識,即隨着中國經濟持續減速,以及對全球衰退的擔心日益加劇,對“一帶一路”項目的資助可能需要緩一緩。而這些言論是否真的讓“一帶一路”項目和資金管理方式出現有意義的轉變,則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

儘管有這些小麻煩,但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支持仍在繼續擴大。與2017年上次峰會相比,出席此次大會的國家領導人增加了八位。馬來西亞總理不再猶豫,簽署了“一帶一路”文件。儘管德國人反對,但意大利也簽署了該倡議。包括奧地利、韓國、瑞士和新加坡在內的其他一些重要參與國也都簽署文件,承諾一定程度的參與和市場融合。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則簽署協議,共同資助它們感興趣的基礎設施項目。越來越多東道國和夥伴國參加“一帶一路”說明,儘管存在上述障礙,但該倡議將繼續匯聚發展動力。雖然,許多國家的政府將不得不平衡人們對政府過於積極回應中方利益的看法,但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倡議所提供的資金太過重要,以至於無法拒絕。

“一帶一路”倡議繼續推進的話,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戰略和經濟影響? 很難無視中國基建項目與西方帝國的發展戰略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殖民大國為了在經濟上剝削它們的非洲和亞洲殖民地,興建了鐵路等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當然,兩者有顯著的差異。接受“一帶一路”投資的國家都正式獨立,並有政治上的主權。而且,中國對它的軍事基地合作夥伴的滲透程度,遠遠不及當年的歐洲列強或今天的美國。但是在作用上,對中國的中亞和東南亞合作夥伴來說“一帶一路”也許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要看看擬議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地圖就會發現,其重點明顯是要把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經濟與中國經濟聯繫起來。這些項目會讓資本和製成品從中國流向外圍經濟體,而原料和較簡易的商品則從外圍流向中國。

為追求自身商業目的,其他發達國家也參與了“一帶一路”倡議,這個事實讓一切變得複雜化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所發展起來的基礎設施紐帶,將加深中亞和南亞國家對中國作為市場和資金提供方的依賴。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不過是剛剛開始扮演美國等西方帝國主義列強長期扮演的角色。有待觀察的是,像緬甸和塔吉克斯坦這樣的國家能否擺脫如西方在經濟上支配南方國家那種依賴關係。到目前為此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在不斷快速崛起成為能夠打造自身經濟外圍的一個主要力量,而且這一過程不會很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