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正演變為多邊機制2019-06-12
理乍得·伯奇爾(Richard Burchill) 阿聯酋阿布扎比「TRENDS」研究諮詢中心研究&參與部主任
「一帶一路」倡議正從一個描述性標籤慢慢演變為正式的多邊機制。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凸顯了它所取得的進展。
- 特朗普貿易戰的誤判2019-06-10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就在中美雙方即將達成貿易協議之際,談判出現破裂。造成談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堅持大幅修改草案協議,但其根本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誤判。
- 貿易戰對全球「三鏈」衝擊破壞及中國對策2019-06-06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美貿易戰將破壞並深刻改變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秩序,中國應為此做好長期戰略準備。
- 為何特朗普對中國極限施壓事與願違2019-06-04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標誌性的「交易的藝術」意味着對談判對手極限施壓以迫使他們投降,但美國的這一策略是建立在特朗普錯誤的經濟假設之上,也是對中國發展歷史的誤讀,最終只會事與願違。
- 美中經濟緊張態勢升級對美國盟友的影響2019-06-04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美中經濟摩擦的最新升級凸顯了令人擔憂的傾向。短期看,美國盟友或許會從美中經濟緊張態勢中獲益,但巨大的危險就在前方。
- 彼時之日本,今日之中國2019-05-29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被描繪成美國最大的經濟威脅;今天,同樣的情節正在中國身上重演。但無論彼時還是今日,美國所謂的貿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作自受。雖然美國再次發現敲打別人要比量入為出容易得多,但這一次或許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 布拉格提案與技術主權之爭2019-05-28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布拉格提案顯示了美國希望最大限度阻止中國在西方國家確立技術優勢的核心關切,其不充分的證據和充滿文明衝突意味的遏製取向,實際上造成了進一步的逆全球化。
- 圍繞華為築牆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2019-05-2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美國的「脫鉤」是築起科技領域的「柏林牆」,是一種顯見的逆全球化措施。
- 更實基礎和更廣參與: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收穫2019-05-27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表明,儘管面臨持續挑戰,但這一倡議不斷發展,並持續贏得國際支持。不過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整合和協調不斷增多的參與者和利益方。
- 「一帶一路」會成為中國的陷阱么?2019-05-27
黃亞生(Yasheng Huang)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雖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債務陷阱」的風險被媒體誇大了,但它其實隱含着另外一種風險——對於中國自身而言的風險。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前景日益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加大,我們應當重新思考「一帶一路」倡議的步速、程度和規模。
- 天塌不下來!2019-05-27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雖然升溫的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但中國應當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只有這樣才有助於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變得更加高效,國家更加強大,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 中國為何不會在經貿談判中輕易妥協?2019-05-2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承受必要代價的決心。
- 華盛頓對「貿易戰」的誤判2019-05-24
魏建國(Wei Jianguo)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
中美多輪談判沒有達成協議,美方有三個「沒想到」和三個誤判。如果中國這樣一個龐大市場把美國排除在外,多少關稅都無法彌補美國的損失。
- 中國既定戰略方向不會因貿易戰而發生改變2019-05-23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而獲益,改革方向不會逆轉,只會不斷深化。變外部壓力為內部動力,以高質量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中國長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項。
- 冷靜看待中美經貿磋商2019-05-23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中美貿易體量之大已經到了「不能倒」的地步。因此,雙方都表示對話仍在進行,也會持續下去。顯然,雙方都留有餘地,並沒有關上談判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