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交易藝術造成混亂2019-06-18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對堅守高地的外交人士來說,特朗普總統在貿易問題上的幼稚想法有可能是一個機會。
- 中美全面對抗不可避免引發世界經濟危機2019-06-18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如果中美兩國貿易戰、科技戰久拖不決,將意味着東西方經濟融合的全球化時代徹底結束,中美衝突勢必逐步蔓延、升級,演變為經濟、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各領域的全面對抗。
美國印太願景的私立化2019-06-1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在香格里拉峰會上,特朗普政府推出一項新的強勢印太戰略。而推動這一戰略的是私人利益和外國政府,不是美國、中國或新興亞洲地區的利益。
- 全球自由主義的緩慢消亡2019-06-12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中美貿易衝突不單是一場關於關稅和不公平競爭的戰爭,而是全球政治經濟領域內更大問題的體現。
為什麼與中國的貿易戰如此危險2019-06-12
梅爾•格托夫(Mel Gurtov) 《亞洲觀察》雜誌高級編輯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種關係,出現暴力結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一帶一路」倡議正演變為多邊機制2019-06-12
理乍得·伯奇爾(Richard Burchill) 阿聯酋阿布扎比「TRENDS」研究諮詢中心研究&參與部主任
「一帶一路」倡議正從一個描述性標籤慢慢演變為正式的多邊機制。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凸顯了它所取得的進展。
特朗普貿易戰的誤判2019-06-10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就在中美雙方即將達成貿易協議之際,談判出現破裂。造成談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堅持大幅修改草案協議,但其根本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誤判。
- 貿易戰對全球「三鏈」衝擊破壞及中國對策2019-06-06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美貿易戰將破壞並深刻改變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秩序,中國應為此做好長期戰略準備。
為何特朗普對中國極限施壓事與願違2019-06-04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標誌性的「交易的藝術」意味着對談判對手極限施壓以迫使他們投降,但美國的這一策略是建立在特朗普錯誤的經濟假設之上,也是對中國發展歷史的誤讀,最終只會事與願違。
美中經濟緊張態勢升級對美國盟友的影響2019-06-04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美中經濟摩擦的最新升級凸顯了令人擔憂的傾向。短期看,美國盟友或許會從美中經濟緊張態勢中獲益,但巨大的危險就在前方。
彼時之日本,今日之中國2019-05-29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被描繪成美國最大的經濟威脅;今天,同樣的情節正在中國身上重演。但無論彼時還是今日,美國所謂的貿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作自受。雖然美國再次發現敲打別人要比量入為出容易得多,但這一次或許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布拉格提案與技術主權之爭2019-05-28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布拉格提案顯示了美國希望最大限度阻止中國在西方國家確立技術優勢的核心關切,其不充分的證據和充滿文明衝突意味的遏製取向,實際上造成了進一步的逆全球化。
圍繞華為築牆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2019-05-2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美國的「脫鉤」是築起科技領域的「柏林牆」,是一種顯見的逆全球化措施。
更實基礎和更廣參與: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收穫2019-05-27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表明,儘管面臨持續挑戰,但這一倡議不斷發展,並持續贏得國際支持。不過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整合和協調不斷增多的參與者和利益方。
「一帶一路」會成為中國的陷阱么?2019-05-27
黃亞生(Yasheng Huang)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雖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債務陷阱」的風險被媒體誇大了,但它其實隱含着另外一種風險——對於中國自身而言的風險。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前景日益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加大,我們應當重新思考「一帶一路」倡議的步速、程度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