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亞生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一帶一路」會成為中國的陷阱么?

2019-05-27
c.jpg

批評人士經常宣稱,中國正在把其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種帶有脅迫性質的“債務陷阱外交”,來對參與這一跨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國家施加控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日前指出,這種風險通常被媒體誇大了。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或許隱含着另外一種風險——對於中國自身而言的風險。

在近期於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承認了對於“債務陷阱”的批評。他在發言中表示要“建設高標準、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兼容並包的基礎設施將幫助各國充分利用它們的資源稟賦”。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因為它顯示出中國開始愈發意識到“一帶一路”倡議隱含的債務問題。全球發展中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63個國家中,有八個正面臨“債務困境”風險。

但正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著名言論一樣:“如果你欠銀行100英鎊,你有麻煩了;但如果你欠銀行100萬英鎊,那它有麻煩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語境中,或許中國才是那個被人欠了100萬英鎊的銀行家。

尤其是當中國或許會成為“即將過時的討價還價模型”的受害者時。這種模型理論認為,一個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投資得越多,就越會失去討價還價的能力。那些“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是這一模型的經典案例,因為這些項目無一不是龐然大物,一旦無法完成,其經濟價值為零。

令人毫不意外的是,一些“一帶一路”倡議夥伴國眼下正在要求對協議條款進行重新談判,而它們提出這些要求通常都是在項目已經啟動之後。中國或許會被迫做出更有利於對方的讓步,以求讓項目維持在正軌。例如,今年4月中旬,馬來西亞就宣布在“重新談判”後重啟一個重要的“一帶一路”倡議鐵路項目,該項目自去年該國大選後曾一度被叫停。根據媒體的報道,該項目的建設成本削減了高達1/3。其他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或許也會要求進行債務豁免或勾銷,而這些成本最終都將由中國儲蓄者承擔。

對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未來或許還會帶來其他隱性成本。首先,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賺錢極其困難。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可以驅動經濟發展,但能夠證明這一說法的證據不足。事實上,中國自身也是在其經濟已經騰飛之後才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上世紀80、90年代,雖然中國的鐵路里程小於印度,但中國的經濟增速卻遠超這一鄰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6年中國擁有的鐵路線總里程為56678公里(約合35218英里),而印度的這一數字為62915公里。中國的經濟發展並非由基礎設施建設驅動,而是由改革和人力資源投資驅動。如果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未能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公司或許將不得不承擔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成本。

此外,很多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夥伴國本身就充滿風險——包括巴基斯坦,該國是“一帶一路”倡議投資的重要接收方。除了本身在政治上、經濟上和債務違約上的高風險,巴基斯坦在教育指標上也非常落後。一份報告顯示,巴基斯坦在221個國家的讀寫能力排名中僅排在第180位。對於在巴基斯坦的中國投資而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有研究表明在實體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的投資只會促進本身就擁有高水平人力資源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國自身能夠從基礎設施建設中獲益是因為它已經在教育上進行了巨額投入。

“一帶一路”倡議也不應被與美國在二戰後幫助西歐進行重建的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人們通常認為該援助計劃是大規模投資項目促進經濟增長的絕佳例證。馬歇爾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其成本僅是“一帶一路”倡議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它幫助的大部分是治理良好、只是被戰亂暫時中斷了的國家。援助僅僅是激發經濟增長的催化劑。與之相反,一些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本身受困於經濟和治理問題,缺乏刺激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只幫助它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是遠遠不夠的。

最後,“一帶一路”倡議或許會進一步強化中國的國有部門,這會在長期給中國經濟帶來隱患。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頭半年(最新數據),私營公司投資僅占“一帶一路”倡議投資總額的28%,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2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倡議龐大的規模,加上中國國有企業盈利能力的匱乏,意味着該倡議下的項目或許需要來自中國銀行的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投資項目將無可避免地為了銀行資金——以及越來越稀缺的外匯資源——與中國國內的私營企業展開競爭,而這些私營企業還要面對沉重的稅收負擔以及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的壓力。

此外,作為中國私營部門重要組成部分的西方公司正在從中國撤離。幾家美國公司,包括亞馬遜、甲骨文、希捷和優步,以及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和日本的東芝、三菱和索尼,或縮減了它們在中國的業務,或決定徹底放棄中國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從2002年的54億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26億美元。

這是一個令人憂心的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在與一些世界上政治最專制、財務最不透明、經濟最落後的國家建立聯繫。同時,與美國的貿易戰、越來越強化的國有企業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令中國遠離西方。

中國已經增長並發展出了足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而這正是由於它向全球化進程、向西方科技和專業知識敞開了經濟的大門。與中國和西方的交往相比,“一帶一路”倡議或許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令其困擾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前景日益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加大,我們應當重新思考“一帶一路”倡議的步速、程度和規模。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 “Can the Belt and Road Become a Trap for Chin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