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貿易戰對全球「三鏈」衝擊破壞及中國對策

2019-06-06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面臨40年未有之風險。中美貿易戰不僅將破壞並深刻改變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秩序,重構“三鏈”結構,還將深刻影響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通過融入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實現產業升級的傳統路徑。中國必須為此做好長期戰略準備。

簡要概括,中美貿易戰將破壞並深刻改變全球“三鏈”秩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貿易戰溢出效應的持續發酵,將趨勢性重構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二是貿易戰向更大範圍內延伸,存在產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三是美對華高科技“遏制加封鎖”,將改變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軌道。為此,中國應以“科技強國”+“創新立國”+“自貿區戰略”應對未來挑戰。

貿易戰將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秩序產生深遠影響,化外部危機為倒逼內部改革勢在必行。中國要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促進市場統一和公平競爭,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並繼續擴大內需。

除了加快結構性改革,更重要的是全面確立“科技強國”和“創新立國”戰略,通過制度性開放和參與推動雙邊、諸邊、區域性自貿區網絡,為未來發展創造更開放的內外部發展環境。

(一)從全球價值鏈模式向全球價值鏈與國家價值鏈互動模式轉變

從產業分工路徑看,中國工業及製造業發展過去更多從屬於全球產業分工模式下的全球價值鏈,而忽略了國內市場需求。在中美貿易衝突加劇,低成本、低價格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的競爭環境下,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全球產業格局,將過去單純依靠全球價值鏈向國家價值鏈轉型,形成二者相互協作的價值鏈模式,這也是減緩國際貿易衝突,提升中國製造業價值鏈的重要路徑。

(二)避免“斷鏈”風險,加快進口替代

進口替代不意味着放棄進口,更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它的優勢體現在:一是能為本國工業發展創造溫和的成長環境,形成自身技術創新能力; 二是改善本國的經濟結構,增強經濟增長的獨立性; 三是提升本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面對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經濟形勢的改變,進口替代將助力國內產業升級,重塑全球價值鏈。因此,應加快某些產業進口替代,加強高端製造產業創新投入,大幅提升製造業研發強度,提高附加價值比重,全面提升中國全球價值鏈水平,將這次“危機”轉化為 一次真正的“機遇”。

(三)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實現價值鏈重構

目前,中國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25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產品市場和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基於各國比較優勢,將中國優勢產能與優質資源與歐洲發達國家關鍵技術以及“一帶一路”其他國家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通過相互擴大開放和資源整合利用,有助於形成“一帶一路”大聯通的要素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等,進而構建新型產業分工體系。通過依託經貿合作區、跨境產業集聚區、自由貿易區等,加快推動我國產業轉移、國際產能合作,促使“一帶一路”更多國家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實現生產率的大幅提升。因此,從長遠來看,中美貿易戰將推動中國產業在全球布局的速度,重構“一帶一路”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服務鏈。

(四)加快同其他經濟體雙邊、諸邊自由貿易協定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全球外部需求主要來自發達經濟體,如今隨着新興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生產網絡的演變,價值鏈正在重新配置。麥肯錫估計,到2025年,新興市場將消耗全球近2/3的製成品,其中包括汽車、建築產品和機械等產品。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中國對經合組織發達經濟體俱樂部以外國家的出口份額從43%上升到了48%。

因此,在升級已有各類自貿協定基礎上,應加快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日韓自貿區協定、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儘早達成,並啟動中歐自貿協定可行性研究,加快打造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框架,加快推進WTO現代化改革,參與推動國際貿易和多邊新秩序的建立,為中國未來贏得有利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