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2020-06-29
傅瑩(Fu Ying)
中美兩國之間的緊張態勢主要是由美方主動推動的,未來中美是否會陷入零和對抗抑或實現「競合」關係,關鍵要看兩國能否客觀判斷對方的實力與意圖,能否找到彼此目標相容的空間。
- 中美關係未來取決於雙方努力2020-06-24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美關係的未來需要共同塑造,中國的主動性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國對華認知的走向。
- 特朗普的中國留學生禁令不可持續2020-06-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美在人文領域長期、廣泛的利益交融將從根本上對特朗普政府相關政策形成「糾偏」,使其難以長期持續。
- 堅守中美關係的三條底線2020-06-19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特邀學者
中美關係越困難,越需要我們確立底線思維。處理今天的中美關係,應當堅守堅持和平方式、保持經貿合作、維護人文交流和社會交往三條底線。
- 面對中美關係惡化更需講策略2020-06-17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的演化是戰略性和結構性的,而不僅僅是利益性的,在美國大選、全球疫情的特殊敏感期里,重大事件開始取代自然積累,成為塑造未來兩國關係形態的根本動力,中美關係全面失控危險越來越大。
- 並不存在新的冷戰2020-06-16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與西方和蘇聯之間的冷戰不同,美中冷戰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中國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而且民間交流十分密切。
- 美國香港政策法案問題重重2020-06-15
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級研究員
《2020年香港政策法案報告》顯示,這一屆美國政府缺乏對該地區當下需求的精準理解。
- 主動積累中美關係正能量2020-06-15
袁幽薇(Yuan Youwei)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長
疫情推動中美關係持續下行,這不符合兩國民眾和世界其他國家利益,在此嚴峻的情況下應主動思考如何為中美關係發展積累正能量。
- 疫情對中美關係的影響2020-06-12
賈慶國(Jia Qingguo)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這次疫情對中美關係的衝擊和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最終是積極的影響大還是消極的影響大,取決於兩個國家現在和未來的互動。
- 美國對華「權力控制」的七大工具手段2020-06-12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和科技戰,以權力邏輯已經取代市場邏輯,其對華「權力控制」手段涵蓋了經貿、產業、科技、投資、金融、數據等多個領域。
- 特朗普最後的賭博:從「中國門」到混合戰爭2020-06-05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特朗普政府遏制新冠疫情的徹底失敗將導致第二季度出現災難性後果。為此,特朗普把中國作為替罪羊,並將他的連任置於國內動蕩、致命的地緣政治事件和一場全球性蕭條的風險之中。
- 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和預言自我實現的風險2020-06-06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疫情加快了美國在軍事、經濟和傳播方面對中國的抵制,並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美之間存在着逐底競爭的巨大風險。
- 會有貿易戰2.0嗎?2020-05-28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通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實現穩定如今已遙不可及。中美兩國糾纏於相互指責和貿易爭端,從而為進一步更具破壞性的衝突升級作了鋪墊。
- 美台互動升級壓縮中美危機規避空間2020-05-25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美台關係「實質性突破」的可能前景極大壓縮了中美之間進行有效危機管理的空間,可能意味着中美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實現「攤牌」。
- 中美合作抗疫才是正途2020-05-25
裘援平(Qiu Yuanping) 全國政協常委
短期內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局面難以改觀,但仍要從兩國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放棄穩住大局,不放棄尋求合作,不放棄危機管控,防止兩國關係受到顛覆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