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特邀學者

堅守中美關係的三條底線

2020-06-19
354.jpg

自新冠病毒肆虐以來,中美關係持續下滑。美國政府和國會連續出台涉華政策、法案,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美國官員攻擊中國的言論也越來越肆無忌憚。中美兩國都有一些評論家注意到,雙邊關係正像“自由落體”一樣急速跌落。世界輿論擔心,中美關係一旦失控,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經濟的復蘇將更加困難,軍備競賽和地緣政治衝突必將加劇,世界秩序將更加混亂,一些意想不到的災難也會迎面而來。這絕非危言聳聽。

 

 

 

 

 

中美關係越困難,越需要我們確立底線思維。2014年前後,中國官方多次指出: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是支撐中美關係大廈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據此我認為,處理今天的中美關係,應當堅守三條底線。

必須堅持和平方式

第一條底線,是無論兩國分歧有多麼嚴重,都必須通過和平的方式去處理,不能訴諸戰爭。中美建立真正的戰略互信,在現階段是奢望,但最起碼應當使對方相信,己方絕不想主動挑起戰爭。這裡說的戰爭,既包括核戰爭、常規戰爭,也包括網絡戰、太空戰等非常規戰爭。毋庸諱言,中美兩國軍隊都在準備打仗,而且近年來都以對方為主要假想敵,這一動向會持續相當長時間。所幸的是,即使在中美政治關係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兩國國防部門仍然保持着相當密切的接觸。

2017年8月,雙方軍隊指揮系統簽署了《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框架文件》,這份文件對兩軍之間的危機管控發揮着重要作用。為了避免戰爭,美國必須恪守自己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支持“台獨”。兩國應當同其他相關國家共同努力,實現南海非軍事化,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

 

 

 

 

 

 

哪些經貿合作必須保持?

第二條底線,是保持一定規模的經貿合作,維護金融穩定。由於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和其他政治原因,近兩年雙邊貿易額和雙向投資額下降,在高技術領域合作的“脫鉤”已經成為現實。在可預見的將來,指望經貿合作重新成為雙邊關係中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是不現實的。但是,讓雙邊經貿關係和技術合作徹底脫鉤,不但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也是做不到的。關鍵的戰略問題,是哪些領域、何種程度上的經貿合作不但可以保持,而且必須保持?

我們看到,今年1月15日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還在執行中。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完全執行這一協議可能有困難,但雙方在協議中所達成的原則共識,應當會保持下去。就拿大豆來說,中國市場的缺口很大,8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如果美國豆農既願意生產又願意賣,價格合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按照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大批購買美國大豆呢?據有關預測,從2019年至2038年期間,中國的航空公司訂單將佔到全球訂單的19%,也就是預定購買約8820架新飛機。中國決心製造國產品牌的大中型商用飛機,但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國產飛機也只能在國內市場需求中占很小的份額。

另外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沒有通用電氣公司(GE)等美國技術公司的合作,中國的大型商用飛機營運時間將會大大延後。中國如果不購買美國的波音飛機,沒有別的飛機製造商(包括歐洲空客公司)可以填補中國航空市場的空白。中國已經擁有的約600架波音飛機還需要零配件等技術維護。所以,中美在航空領域合作的底線是不容破壞的,對美國來說也是絕不想放棄的巨大商業資源。

蘋果手機雖然是美國品牌,但產業鏈遍布全球,很大一部分蘋果手機是在中國裝配生產的。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售量累計超過了一億台。如果因為中美關係的惡化導致蘋果手機在中國不能再購買使用,就超越了用戶承受的底線。同樣的道理,中國大陸的沃爾瑪超市、萬豪酒店、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都是美國品牌,由中國商家在經營。保持這些品牌效應,從中借鑒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規則,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少數政客想讓美國公司從中國撤資,降低雙邊貿易幅度,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近年來中國出台了很多擴大經濟開放、鼓勵外資來華的舉措,是對美國少數人倒行逆施的打擊而非妥協。

在高技術領域,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全力打擊華為公司等中國企業。面對這種非常不明智、不理智的行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回應是:“我們和谷歌公司永遠都是站在同一條利益線上的”。華為通過同美國公司和其他海外企業的合作,反擊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的30多家美國供應商去年以來一直在跟美國國會、政府交涉,希望能夠延緩對華為的制裁。華為堅持同美國主流媒體、企業、政府部門、法律部門的多渠道溝通,用法律手段處理糾紛。堅守同美國企業掛鉤的原則,努力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更大的一席之地,華為等中國企業就一定能挺立不倒。

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國當然不願意看到美元永遠佔據霸權地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最近發文承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並不是命中注定的”,而人民幣是目前最有可能取代美元的貨幣。但他又說,“在人民幣真正成為主要的全球儲備貨幣之前,北京仍然需要克服重大障礙”。應當看到,中國有必要長久持有一定數量的美國國債,也會長期尊重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前些日子有消息說,美國為了“懲罰”中國在抗疫中的行為,可能違約,直接取消中國購買的國債,或者拒絕支付國債利息。消息曝光後,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破壞國際金融規則底線的行為,將會給美國造成無可挽回的財政和信譽損失。

中美深度交流有內在強大推力

第三條底線,是堅決維護中美人文交流和社會交往。首位華裔美國駐外大使張之香女士退休20多年來,一直獻身於中美人文教育交流事業。她今年3月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在中美關係的風風雨雨中,兩國都有一個共識,即成千上萬由跨越太平洋的學生所形成的紐帶不應受到危及。”她提到,如今有超過36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各個大學就讀,僅他們每年在美國的生活費用和其他支出就有大約150億美元;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正在考慮禁止或限制中國公民在美國學習,這是短視的行為,同美國的國際教育傳統和外交政策大相徑庭。張之香認為,人文交流現在是“中美關係中最後一個支柱”,絕不能再被拆除。

按照美國的人口普查數據,美國的華裔人口超過500萬,其中有220萬人是在中國出生的。在中美關係正常的情況下,到美國旅遊的中國公民每年達到200萬人以上,美國到中國旅遊的人數在170萬左右。兩三年之前,中美之間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個航班,每天往返於兩國之間的旅客達1萬人以上。中國旅遊者在美國的平均消費是6000美元。以政治手段強行阻止中美之間的人口流動和人文交流,既給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文化損失,也是違反人道主義的。

中美關係的發展目前面臨著巨大障礙和逆行的可能。這種困難局面可能持續一兩年,也可能持續一二十年,對此需要做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無論出現什麼情況,兩國建交41年來積累的巨大物質基礎、精神財富和人力資源不可能毀於一旦。中美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是兩國社會內部的強大推動力使然,這是中美關係的一大特色。雙邊關係不能讓美方主導,中方必須而且有能力大有作為。

我們看到,寄希望於中美兩個大國合作的人,既包括嚮往到對方國家學習交流的“90後”和“00後”,也包括上百萬出生於中國、正在美國創業的中年人,還包括兩國和世界上無數能從中美合作中獲益的人群。今年97歲高齡、為開拓中美關係做出巨大貢獻的基辛格和兩國許多資深外交家及社會精英,仍然在為穩定雙邊關係而努力。

只要堅守上面所說的三條底線,遏止雙邊交往的全面破裂,中美關係能夠重回正常軌道,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和機遇問題。1989年7月,在雙邊關係面臨嚴重倒退的情況下,鄧小平堅定不移地強調,“中美關係終歸要好起來才行”。2017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同特朗普總統的會晤中指出:“只要本着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就一定能譜寫中美關係新的歷史篇章,中美兩國一定能為人類美好未來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