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特朗普的中國留學生禁令不可持續

2020-06-24
Li.jpg

5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總統文告,針對中國一些理工科院校畢業生實施簽證禁令,禁止所謂“與中國軍方有牽連的中國學生和學者”進入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或從事博士後研究。這是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國學生赴美交流的又一新舉措,也是其執政以來不斷限制中美人文交流政策的延續。

特朗普政府的上述舉措主要基於兩點考慮。一是從“中美競爭”的國家安全視角出發,防止科技研發機密外泄,損害美國科技競爭力。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就聲稱,為了防止外國人盜用知識產權,將限制前往美國學習科學、工程、數學和科技(STEM)的外國人。2018年,美國國務院針對中國留學生縮短了部分STEM專業的簽證有效期。在特朗普政府看來,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有助於增強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這對美國長期的經濟活力和人民安全構成了威脅”。同時,美國對中國學生學者正常的學術交流活動大加滋擾,這些都嚴重破壞了中美長期而廣泛的人文交流活動。

二是從推動中美“脫鉤”的視角出發,將人文交流作為重要發力領域。自2018年以來,“脫鉤”逐漸成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重要內容,在經貿、科技和人文三大重點領域推動中美“脫鉤”的舉措最多。無論是限制中國學生簽證、打壓孔子學院,抑或以“銳實力”等頗具冷戰色彩的概念抹黑中美之間正常的人文交往,都顯示出特朗普政府急欲限制甚至切斷中美之間的社會層面互動。這些政策考慮,明顯是受到美國國內極端反華勢力的影響。共和黨反華保守勢力是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推手。一些“知名”反華議員,例如馬爾科·盧比奧、湯姆·科頓、克里斯·史密斯等,都曾提出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議案,在美國國內渲染和製造“中國威脅”氛圍。科頓等人近期推出“保障校園安全法案”,甚至要求立法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學習STEM相關專業。

長期而言,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政策設計並不具有持續性。一方面,限制人文交流的極端舉措明顯有悖中美雙方利益。這些極端舉措已然對美國社會的中國觀起了負面影響,同時極大加劇了中方對美國對華政策動機的負面認知。在近年中美關係發生較大變化的背景下,人文交流的“穩定器”作用更加關鍵,美國相關舉措可能意味着這一“穩定器”面臨“失效”的巨大風險。白宮近期發佈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文件聲稱,美國不會尋求與中國人民脫鉤,這表明特朗普政府深知人文交流對於兩國關係的“保底”作用,然而其一系列極端舉措正在顯著破壞其對華所謂“良性競爭”的政策設計。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這一悖論,終將對美國自身利益造成損害。

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政府不斷出台極端舉措的情況下,中美人文交流雖然受到明顯衝擊,但也顯示了巨大韌性。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19年11月發佈的信息,中國連續第十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地,2018-2019年度中國在美國學生總數超過36萬人,仍較上一年度增加1.7%,佔美國留學生總數的約1/3。同時,相當多的美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特朗普的相關政策並不認同,認為人為阻斷科技交流無助於美國科技創新和競爭力提升。這些也表明,中美在人文領域長期、廣泛的利益交融將從根本上對特朗普政府相關政策形成“糾偏”,使其難以長期持續。

人文交流是中美關係的根基所在,對於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推動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美關係的競爭性日益凸顯更加需要有穩固而有韌性的人文交往紐帶來框定中美良性競爭的性質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