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捲入領土爭端可能導致與中國開戰2021-03-25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早就應該全面重新評估華盛頓在東海和南海爭端中的立場了。隱晦的義務和戰略模糊只會增加各方所面臨的風險。
- 準確理解中國共產黨是把握中美競爭的前提2021-03-25
王義桅(Wang Yiwei)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理解中國共產黨是重建中美政治互信的關鍵。美國應理解重塑共產黨觀,並籍此重塑中國觀。
- 以審慎務實態度看待安克雷奇會晤2021-03-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安克雷奇會晤出現的激烈外交交鋒正是中美關係當前所處困難局面和複雜性的充分展現。我們仍然需要以一種審慎和務實的態度看待此次會晤,看待充滿諸多複雜性的中美關係。
- 解讀國際社會關注的「兩會」議題2021-03-23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隨着中國經濟總量提升、綜合國力增強以及國際影響力擴大,「兩會」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筆者就國際社會較為關注的三個議題分享個人觀點。
- 國際關係民主化與中美關係遠景2021-03-23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國際關係民主化背景下的中美關係遠景並不是沒有管理的無序的民主化,而是一種不僅中美之間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其他國際社會成員也對中美兩個大國進行監督和制約的有管理的新型大國關係。
- 什麼會引發中美戰爭?2021-03-15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修昔底德把最終撕裂古希臘世界的戰爭歸因於兩點:雅典勢力的崛起,以及守成勢力斯巴達對雅典崛起的恐懼。為了防止新的冷戰或熱戰,美國和中國必須避免過度恐懼和誤判變化中的大國關係。
- 美國「過度安全化」使中美關係受傷2021-03-1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過度安全化」令美國作繭自縛,既加害中國,也自損其身。
- TikTok和微信在美國的前景2021-03-12
埃里克·哈維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學教授
特朗普應對中國影響力的強硬立場,使熱門應用TikTok和微信在他任期最後一年成為被攻擊的目標,而他的前任也有在美國阻撓中國科技公司的歷史。
- 拜登對華政策的困境2021-03-1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特朗普雖然離開了白宮,美國對華外交卻未必能回歸理性的軌道。
- 中美重啟溝通需要綜合思維2021-03-10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特邀學者
講到中美兩國之間「重塑政治互信」,我想到了一份我與美國同僚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2012年合作撰寫的報告,題為《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我們提出通過加強兩國間的溝通和互相理解來減少戰略互疑。如今,九年過去了,遺憾的是,中美之間的戰略互疑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加深。
- 怎樣與中國合作2021-03-11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拜登計劃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聯盟來遏制中國,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美國和中國應當為保護全球公益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是爭奪全球主導地位。
- 拜登能夠聯歐制華嗎?2021-03-11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拜登政府希望把中國打造為凝聚同盟合力的最大外部議題,既滿足大國競爭的需要,又能藉此重振同盟團結。然而,跨大西洋關係仍將遭受「特朗普遺產」的制衡。
- 中美關係的預警指標2021-03-03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雖然有些人預計拜登新政府會「重置」美中關係,但事實似乎不是這樣。早期跡象顯示,就算可以預見到策略上的一些變化,但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在相當大程度上將被延續下去。
- 中美能跳起「小步舞」嗎?2021-03-03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考慮到當前處理中美關係面臨的各種困難,「小步舞」做法及其所蘊含的智慧對中美兩國領導層來說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雙方要重新找回「外交的藝術」,仔細捕捉和準確解讀向彼此釋放的政策信號,探索開展有效對話、以行動積累互信的新模式。
- 拜登政府「外交為民」新理念與中美關係未來2021-03-02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拜登新政府在外交理念上正朝「外交為民」轉向。這種轉向在國內體現在美國外交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在國際上則體現在美國外交要更多地通過外交斡旋等非軍事手段實現國家利益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