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民主國家:人民難辭其咎2017-07-03
陳志明(Shaun Tan) 香港作家
2016年大選帶給國會共和黨人的信息是,共和黨的選民喜歡特朗普,並且痛恨共和黨的其他幾乎所有人。他們擔心如果與特朗普分道揚鑣,下次選舉自己就會落選。很少有政客過多批評選民,或者斥責他們的錯誤選擇。
- 「自由民主」沒落了嗎?2017-01-16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作為全球化領導者的美國,如果把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變化視為對其長期保持的世界統治地位的削弱,並由此試圖改變全球化趨勢,那將是十分不幸的事。其結果將是混亂,是無論自由民主制存在與否,所有國家都將陷入動蕩。
- 預兆不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世界和中國的含義2016-11-18
時殷弘(Shi Yinhong)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特朗普的戰略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也許給中國提供一些可利用的機會,儘管這些機會可能比中國許多人預料的要小,並且可能包含風險,但這與他可能給中美經濟金融關係造成的傷害相比是第二位的。
- 一個世界 兩種制度2016-11-11
貝淡寧(Daniel Bell)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客座教授
民主制國家以改進民主制度為目標,並學習尚賢制實踐的優點;同時尚賢制國家以改進尚賢體製為目標,並學習民主制實踐的優點。不再談論哪種制度更優:兩種政治制度均承認對方具有道德合法性,儘管它們的構建基礎不同。美國是西方主導力量,而中國是東亞主導力量,但它們在共同關心的領域通力合作。
- 正確解讀民粹主義的反抗2016-10-26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雖然2016年可能是政治民粹主義當道的一年,但並不等於「孤立主義」就是當前美國對世界的態度。事實上,在移民和貿易等關鍵領域,特朗普的言論與多數選民的想法並不一致。
- 威權資本主義給自由民主制度帶來挑戰2016-10-06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反建制浪潮從根本上撼動了不少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尤以英國公投退出歐盟,以及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崛起為代表。而威權資本主義通常偽裝成賢能體制,即為所有人提供高效治理和經濟機會。但在現實中,其只維護腐敗寡頭,不對任何人負責,並將狹隘的民族主義奉為壟斷權力的合法性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