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全球復蘇和美國的貿易戰2021-05-1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中國第一季度創紀錄的表現將擴大其增長勢頭,並支撐全球經濟前景。但新的貿易戰有可能再次破壞全球復蘇。
數字人民幣登上全球舞台2021-05-10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正努力通過使用數字人民幣,令自己成為數字貨幣的全球領導者。其最壞結果是瓦解全球金融體系,最好結果是建立起一個擁有同樣貨幣錨的全球基礎設施。
全球統一最低稅率的背後是「競爭力鎖定」2021-04-21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設定全球統一最低企業稅率雖有助於打擊全球多年存在的稅收侵蝕和利潤轉移問題,但也會導致「競爭力鎖定」,長期看是對一國稅收主權的損害。
中國必須為全球創造可共享的財富2021-03-28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國在過去20年里變得更繁榮了,但財富越多社會責任也越大。美國和中國必須開始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而不是互相爭吵。
- 中國今後五年發展的重點2021-03-17
李稻葵(Li Daokui)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十四五」期間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種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呼籲、推動、維繫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戰略總目標是調整好中國經濟發展狀態,從過去在大程度上依賴外循環、國際市場和國際技術,轉到內外相對比較平衡的新發展格局。
- TikTok和微信在美國的前景2021-03-12
埃里克·哈維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學教授
特朗普應對中國影響力的強硬立場,使熱門應用TikTok和微信在他任期最後一年成為被攻擊的目標,而他的前任也有在美國阻撓中國科技公司的歷史。
中國數字人民幣的基本原理和策略2021-03-12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由中國政府支持的數字貨幣有可能重塑全球金融市場,並徹底改變貨幣。
中美金融「脫鉤」與「再掛鉤」2021-02-24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頻頻在金融領域動用泛政治化的「行政令」對華髮難,然而中國可以通過主動開放來應對這種金融封鎖或金融「脫鉤」,實現「再掛鉤」。
2020年中國經濟經受住考驗2021-02-23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美兩國經濟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有互補性,無競爭性。
中國能否以加入CPTPP為契機實現規則「突圍」2021-01-04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已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貫穿「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意味着它在不涉及制度紅線的一些重點領域將加速推進重大改革,並取得制度性突破。
開發全球首個主要央行數字貨幣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強勁發展的電子支付產業已經滲透到從街頭小販到年度報稅的經濟各個層面。中國當局希望利用所擁有的先進基礎設施,推出首個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貨幣。
中國決定加入CPTPP釋放多重信號2020-12-1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中國決定加入CPTPP將有利於提高該協定的規模效應,並推動全球貿易治理體系改革。
中國可通過擴大支出加速經濟增長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2020年中國經濟可能增長2-2.5%,表現遠強於面臨收縮的其他主要經濟體。但中國仍面對嚴峻的挑戰,應對之道只能是短期內實施更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RCEP不是一個地緣政治框架2020-11-23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RCEP並不是一個地緣政治框架,而是突出自主發展、包容性發展,在相互成就的同時尊重各自的選擇。
- 解讀「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目標建議2020-11-16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確立了方向與路徑,主要有四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