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E架構模式下的中美監管博弈2021-10-2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VIE架構的先天缺陷成為美國有意針對中國的籌碼,中國應化被動為主動,明確VIE架構合法性,加強監管與司法協調,擴大互聯網、電信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從根本上杜絕監管套利。
- 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2021-10-20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共同富裕政策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兌現歷史承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社會良治的重要體現,對世界經濟的平衡亦具有重大發展意義。
被忽視的中國經濟活力來源2021-10-1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許多中國問題觀察家對該國前景感到悲觀,認為它依然過於依賴西方的技術。但由於具備龐大聯通的市場和卓越的學習能力,推動中國發展的創業衝動依然強烈。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新工具2021-09-3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工具,而應成為中美協調合作的新平台。
網絡安全審查背後的數據博弈2021-08-1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隨着風險不斷增大,數據安全正成為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
商業共同體能成為連接太平洋兩岸的橋樑嗎?2021-08-09
黃裕舜(Brian Wong) 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羅德學者,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高達數千億美元,然而它們在政治舞台上存在分歧。儘管兩國政府都可以訴說自己的不滿,但更開放的溝通可以讓企業經營者得到更多好處。
彌合全球的技術分裂2021-07-26
許和意(Hoe Ee Khor) 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首席經濟學家
Suan Yong Foo(Suan Yong Foo) 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
儘管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複雜且具有高風險,但中期內重大的技術分裂也許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對全球經濟來說,更好的長期結果還需要建立公平和有約束力的多邊行為準則。
- 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凸顯保護主義傾向2021-07-13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參議院的高科技產業提案標誌着國家基調發生了變化,即不再向國內吸引就業崗位。該法案的賣點暴露出了與中國經濟展開競爭的動機。
百年大黨與中國經濟奇蹟2021-07-05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中共是全球屈指可數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政黨之一,其他幾個包括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中國大陸的執政黨。
- 對《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的六點看法2021-06-24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法案標誌着美國正通過立法形式開啟全面遏華時代。美國將運用國家權力的全部領域,包括科技、外交、軍事、貿易,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系統性的競爭,以打壓中國的發展勢頭。
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仍不明朗2021-06-16
扎伊納布·查希爾(Zainab Zaheer) 發展問題顧問
任命戴琦為美國最高經濟談判代表也許預示了美國對華貿易關係的大方向,但戴琦的舉動尚未透露出明確的前進步驟。
中國GDP數據對美國的貿易來說是好消息2021-05-27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經濟走強意味着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大大加快。對美國投資者來說這是大好機會,而且不會有損失。
雙重壓力、不確定性與巨大的希望2021-05-24
葛國瑞(Greg Gilligan)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
為了在全球取得成功,美國公司需要在中國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大規模脫鉤不符合兩國任何一方的經濟利益。高層關於繼續對外開放和建立公平競爭環境的承諾,必須在實踐中誠實、透明、迅速地落實。
老齡化中國的產業未來2021-05-17
毛大慶(Mao Daqing) 優客工場創始人,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
中國正從老齡化社會向深度老齡化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面臨壓力,這種壓力應該轉化成產業動力。泛老齡產業蘊藏着巨大的商機。
數字人民幣將如何改變中國?2021-05-13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中國新的數字人民幣並不會幫助人民幣挑戰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其真正意義,在於它有可能改變中國科技巨頭與傳統銀行競爭的力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