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許和意 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首席經濟學家
  • Suan Yong Foo 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

彌合全球的技術分裂

2021-07-26
4af6fac6687aa43be71b7f3387917c7d.2-1-super.1.jpg

美中緊張局勢加劇或許將加深全球的技術鴻溝,並有可能迫使其他國家選擇要加入的陣營。會有很多可怕的情形,包括各種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技術無可調和地分裂——從飛機汽車,到機械人用的精密工程,再到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等等。如果這些情形成為現實,那麼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為佔領技術前沿,將投入巨量資源去進行一場零和競賽。

美中兩國都明白技術對推動本國經濟和全球發展的核心作用,它們也知道,掌握技術和保護相關知識產權可以增強其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並給它們的持續增長和韌性帶來重要的反饋效應。

從中期看,美國在科學、工程領域和關鍵部件產能方面的長期優勢面臨著嚴峻挑戰。例如,儘管美國公司設計尖端的半導體,但美國在全球產出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1990年的37%下降到今天的區區12%。

與此同時,中國雖取得了種種進步,但距離佔領計算機芯片、飛機等許多產品的技術前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確,中國在多個類型的製造業中已經建立起深厚的生態系統,並具有快速大規模生產的特殊能力,它的專利和研發支出在全球也名列前茅,但中國在許多領域還很脆弱。它每年進口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其中約一半用於出口製造。此外,許多與商品結合的服務要通過半導體來操作,比如智能手機上安裝的應用程序。

其他能夠設計或製造半導體供應鏈中關鍵部件的發達經濟體,包括日本、韓國、台灣和荷蘭,都為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所困。對它們來說,地緣政治考慮將不可避免地與商業考量一起發揮作用,必須細加盤算。

最有可能的中期結果是,隨着各國加倍努力減少脆弱性,技術分裂會發生,但仍然是受控的。美國的公司在興建若干高端半導體工廠,而中國正在招攬全球人才,加大對半導體和半導體生產所需軟件、機器、設備的研發力度。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在尋求多樣選擇,包括通過結盟確保關鍵部件的供應,發展在不同技術標準之間實現互操作的能力,增加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先進的產品和服務,以提高與美中兩國談判時的地位。

但從長遠來看,世界還需要更多的雄心,要加強多邊努力,促進全球技術合作。為此,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應當在更廣泛的背景下去界定與技術緊張有關的問題。

它們首先應當記得,經濟開放極大地促進了增長和福利。在亞洲,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證明了這一點。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雖然幾乎沒有自然資源,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藉助全球化成功實現了工業化和現代化。越來越多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以及歐洲,它們都在通過尋找商機和參與全球價值鏈,在收入階梯上向上攀爬。

此外,無論體量大小還是先進程度如何,任何經濟體都無法在遠離全球化的同時確保在所有高科技產品上領先、在關鍵零部件上有安全的供應,以及有能力運行一個呈指數級發展的複雜的生產流程網。半導體依然是典型例子:其生產鏈異常複雜,依賴數百種投入,這些投入品由來自世界各地精密設計的工具加工生產。哪怕是在這一領域獲得一個立足點,也需要大量的研發和極長的前置時間。

當然,一個國家可以減少面對不利外部事態的脆弱性,但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尤其目標是儘可能多的技術產品完全自給自足,而且還要有性價比。

考慮到這些制約,各國的目標應當是以多邊協議為基礎實現全球化。一項頭等大事就是更快、更廣泛地向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傳播技術的進步,用技術轉讓等手段讓新興經濟體有能力進步,以減少它們的脆弱性。政策制定者還應擴大貿易和投資協定範圍,保護企業、工人和國家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保護主義的負面溢出效應。這方面可以包括擴大自由貿易協定,增加關於技術問題的專門章節,添加保護低收入和弱勢工人權利的附件。

這種發展不會自己到來,而企業部門也許能在不損害國家安全利益的同時,幫助尋找建設性的路徑。例如今年3月,中美兩國的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它們將成立一個聯合工作組,來自兩國各十家芯片公司的代表每年將舉行兩次會議,討論出口限制、供應鏈安全和加密技術等事宜。

美國和中國所採取的政策當然是避免重大技術分裂的關鍵。但世界其他地區在不受中美紛爭影響的情況下,也能幫助我們率先達成新的共識,這一共識建立在信任之上,其基礎是分享技術進步的共同願景。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Fixing the Global Tech Spli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