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裕舜 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羅德學者,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商業共同體能成為連接太平洋兩岸的橋樑嗎?

2021-08-09
china-us.jpg

2021年7月16日,拜登政府向在香港的美國公司發出警告,稱中國的國安法已經明顯讓“特別行政區”不再是安全的商業場所。然而在第二天的一次獨家採訪中,美國商會會長宣布商會已在這座城市的頂級商區購置了一間辦公地點,並承諾美國企業仍將致力於在這個亞洲乃至世界最賺錢、最有活力的商業中心之一開展業務。

此時,人們很容易以為中美關係已經不可挽回。太平洋兩岸的民眾都支持脫鉤,支持緊張局勢升級,支持與對方惡語相向。考慮到中美兩國政府高級代表在雙邊“對話”中的言辭衝撞和凜然敵意,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必須承認,並非所有人都抱着這種態度,尤其是工商界。工商界的利益與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持續合作和經濟協同密不可分,儘管北京和華盛頓的政治機構傾向於將對方視為本國治理模式的系統性威脅,但太平洋兩岸工商界的看法顯然與正在形成的共識相反:“脫鉤”既不是一種選擇,也不符合參與兩國6500多億美元貿易的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分歧顯而易見,但並不令人驚訝。政治人物可以從情緒化的、魯莽的“排他”行為中撈到好處——無論是民族主義官員利用反西方和反美意象譴責外國資本和政府,亦或是美國政客試圖誇大中國對美國霸權的威脅,以及誇大中美兩國政府在治理方式上的意識形態差異。當今政治的時代潮流就是需要一個惡魔,對於企圖製造並妖魔化國家秩序威脅的人來說,這個惡魔會給他帶來統一的可信度。政治人物靠製造分裂,靠種族意識,最重要的是靠民眾的防禦性無端妄想來壯大聲威。所以,特朗普政府中的某些政客把中國描繪成“對美國自由的威脅”,G7的行動被隱晦地拿來與上世紀初洗劫禁宮的八國聯軍相比對,也就都不足為奇了。

反之,工商界卻善於求同存異。商業領域確實不需要零和遊戲,通過供應鏈上的持續深化合作、對突破性技術的研究(其操作模式應當是有管理的競爭,而不是肆無忌憚地對抗或衝突)以及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開放,中美兩國企業可以獲得巨大利益。

深化雙邊貿易對確保太平洋兩岸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福祉至關重要。順帶說一句,中國和美國都從巨量貿易中獲得了實質性的好處。2020年,對外貿易額佔中國GDP的30%,比十年前有所下降,但絕不是無關緊要的。儘管中國正轉向自力更生和國內消費,但中國消費品製造的核心部件和技術仍靠美國供應。中國企業通過海外銷售獲得的大部分收入被投入到了研發當中,以創新和開創性研究的形式,積極造福更多的民眾。同樣,中國的商品和服務也已滲透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這對後者當然也是有利的。2019年,中國成為美國進口商品的最大供應國(價值4520億美元)。雖然在特朗普執政的最後幾年受到打擊,但隨着中國引領全球從新冠疫情中復蘇,這一趨勢看來還會延續下去。

投資方面,中國和美國市場都為大洋彼岸的同行創造了巨大收益。最近,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新增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中國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堅實、有深度、綜合的資本收益場所,但它的實力不應被誇大。毋庸置疑,在美國的投資存量仍然要大得多,對於尋求在法治健全和有透明度的司法管轄區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中國投資者來說,美國證券和股票市場是他們的首選。針對在華爾街上市的滴滴和其他中國企業的最新禁令,無疑給當前的金融一體化蒙上了陰影,然而,中國私人資本的能量和主動性不可低估。美國的銀行、公司和基金可以通過利用(而不是指責)中國資本獲得收益,對此美國大多數主要投行心知肚明。

鑒於上述情況,問題就變成了“商界究竟能做些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北京-華盛頓共識”,它超越民族主義和地緣政治關切,致力於使商業關係免受政治的操縱。交易和互利的經濟活動應當遠離兩國政府越挖越深的意識形態和戰略對抗泥潭。公司確認和尋求的合資企業,應當能夠長期支撐並增強兩國民間社會和私人參與者的關係。

當然,所有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政府仍然與私營部門深度關聯,最近中國國內對科技巨頭和教培企業的迅速打擊就是縮影。沒有當局的默許,私營部門去政治化是不可能發生的。放鬆對股票上市的監管,降低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准入門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些都是必要的改革,只能由國家來進行。中國的企業和資本肯定試圖繞過正式的業務方式,所以這註定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不過,中短期內更可行的替代方案,也許是私人股權和資本確認並投資的項目不僅要獲得私人回報,而且要給“99%的中國人”帶來公共利益。此舉將有助於平息北京的管理者和監管機構對國內瀰漫過度商業化風氣的不安。

另一方面,華盛頓倒很可能成為美國公司拓展中國市場的主要障礙。從無意中被拖入制裁與反制裁的交火,到成為民族主義和高調反美(對所謂美國和西方挑釁的回應)的討伐對象,再到要面對涉及外資的多變的新規定,美國企業從北京和華盛頓爭吵中得到的好處幾乎為零。因此,當務之急是找到辦法,對沖雙方尖刻的言論所帶來的緊急情況和意外。這一點也許可以通過投資組合多樣化、加強與省市級政府的聯繫、深化與地方和全國知名企業的合作來實現。

在這種時候,太平洋兩岸的企業都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它們必須大聲反對將經濟關係武器化、政治化,必須努力表達一種願景,在這一願景下,中美雙方都可以通過不斷維護真誠友好的經濟關係而取得重要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