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給經濟車輪注入潤滑油2022-02-28
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國研究項目主管
這個世界需要思考,怎樣才能以一種富有成效的方式向前發展,而不是讓全球/區域貿易體系朝更封閉、經濟效率更低的方向演變,讓體系中合作的動機越來越弱。
- 2021年第四季度中美經濟增長態勢解析2022-02-21
張永軍(Zhang Yongju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力度減弱,加上奧密克戎的蔓延抑制了消費需求且擾亂了供應鏈,美國經濟增長將受到明顯影響。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較大調整空間,2022年有望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速。
《魷魚遊戲》與中美追求共同富裕的競爭2022-02-18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正在追求一種有別於西方的共同富裕路徑,希望通過探索提出一種新的中國方案。該方案將與拜登政府提出的「重建更美好未來」形成競爭,並共同引導國際社會將關注點拉回到本國的民生髮展問題上。
中國高速增長的歷史使命與新增長周期的政策空間2022-02-17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中國,高速增長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新發展階段和新一輪增長周期需要匹配經濟增長的結構改革,綜合統籌群體公平、代際延續和氣候包容等多方面問題。
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並非自貿協定2022-02-16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印太經濟框架」並非自由貿易協定框架,而是與美國現行的印太戰略完全契合。美國想藉此補足其「印太戰略」缺乏經濟支柱的短板。
- RCEP生效代表開放性區域主義的勝利2022-01-24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RCEP為全球開放性包容性合作、重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但RCEP仍需在標準規則升級上作更進一步的努力。
奧密克戎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2022-01-19
厄爾•卡爾(Earl Carr) CJPA全球顧問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陸朋宇(Pengyu Lu) CEO辦公室高級顧問兼全球研究分析師
古斯塔夫·安德森(Gustav Andersson) 高級全球研究分析師
新冠病毒變種奧密克戎的出現,對本已吃緊的全球供應鏈的恢復形成了衝擊。
中國經濟前景2022-01-19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未來是光明的,但中國必須保持經濟開放。中國的年均實際增長率可能在6%左右。與此同時,理性將佔上風,與美國的熱戰將得以避免。
全球油氣永久性減產是否會提前到來2022-01-06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油氣行業面臨多年未有的嚴峻局面,能源出口國、能源資本、油氣生產企業對擴大投資生產越來越謹慎。全球化石能源消費峰值有可能提前到來。
- 2021年美國經濟形勢觀察2021-12-31
余翔(Yu Xiang)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從2021全年美國經濟走勢和拜登政府經濟議程推動看,美國經濟正在擺脫新冠疫情的衝擊,開啟新的增長周期。而受到國內非經濟議題和中期選情牽制,拜登明年在經濟施政上的空間有限。
- 入世20年:中國不再是被動履約者2021-12-3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入世的20年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多邊規則體系的20年,也是中國從被動的規則接受者轉向主動的規則塑造者的20年。
- 如何看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2021-12-23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自從特朗普退出TPP並提出印太概念後,美國似乎就與傳統的亞太經濟合作軌道脫離了。這次拜登提出印太經濟框架主要目的是解決政治問題,而不是真的為了促進地區經濟合作。
誤讀中國在WTO的記錄有損全球貿易2021-12-15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美國聲稱,中國經常違背其WTO義務,該組織對改變中國的行為無能為力。但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觀點,且美國這種敘事造成的誤解正在損害全球貿易體系。
維護開放的世界經濟2021-12-02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遏制或孤立中國經濟毫無意義,因為這意味着所有國家都會在全球化的倒退中成為輸家。
- 全球復蘇,無證據顯示與中國經濟脫鉤2021-11-23
休·斯蒂芬斯(Hugh Stephens)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企業總是會選擇具有競爭力並且可靠的合作夥伴,而中國的經濟實力非常強大。因此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除了少數專業領域,所謂「脫鉤」更多的只是嘴炮,而非現實。同時,從動物蛋白到汽車、時尚配飾等,中國中產階層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大規模的經濟脫鉤似乎不太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