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 大衛·蘭普頓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國研究項目主管

如何給經濟車輪注入潤滑油

2022-02-28

我扼要地說三點:

第一,如果說我們面臨的供應鏈問題,特別是涉及美國和中國的供應鏈問題,僅僅是新冠病毒及其沒完沒了的變體帶來的,那就太過輕率簡單了。公平地說,新冠肺炎加劇了我們供應鏈上的所有問題,不過,就算明天出現神奇的治療或預防方法,區域和全球供應鏈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持續很長時間,而且它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和貿易體系。我們要應對的是一種長期的非周期性趨勢,而不只是短暫的混亂。

話雖如此,但新冠疫情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國的零新冠政策讓全國死亡率極低,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它實際上也切斷了人力資源的流動,而這對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不認可跨境疫苗接種,特別是中美之間,這種做法正在堵塞全球化的動脈。

第二,許多因素已經在重塑全球供應鏈,尤其是在亞洲,而且未來的力度會更大。首先,全球供應鏈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的相對成本,而美國的利率正在上升,我們要預計到這會是一個長期趨勢。這將影響供應鏈採購的選擇。此外,中國勞動力成本一直在上漲,而東南亞國家相對更優的勞動力成本,加上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讓它們可以去競爭將來的採購投資。

而且,在中國、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強大的政治話語是自力更生,即使以經濟效率下降為代價,也要保住本國社會的就業。民粹主義、民族主義,這些都讓在國內或周邊採購的決策更具有吸引力。

最後,最致命的考慮是,中美之間在戰略上互不信任。隨着中國和美國似乎越來越傾向於將對方視為國家安全威脅,我們看到,研發活動和關鍵技術的採購決策正轉向國內,或至少是海外更安全的地方。

坦率地說,中美兩國對彼此的戰略焦慮正日益加劇,除非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實現戰略穩定,否則這會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被考慮因素。例如,台積電決定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製造先進芯片,就是這一現象的最明顯例子。

第三,這讓我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以一種富有成效的方式向前發展,而不是讓全球/區域貿易體系朝更封閉、經濟效率更低的方向演變,讓體系中合作的動機越來越弱。美國和中國必須擴大它們的共同點,而增加信任是互相依賴的基礎。做不到這一點,前景就會惡化。

要重點關注中美兩國在疫苗和疫情方面的雙邊及全球合作。此外,我們必須考慮如何落實之前的貿易協定,讓人們相信達成新貿易協定是值得的。我們雙方都有興趣在同一多邊貿易安排中合作,如CPTPP、RCEP、亞投行等。最後,兩國安全機構必須將兩軍對話和建立信任措施制度化。

當每個人說私營部門會找到解決辦法的時候,似乎很多人都點頭贊同。我很大程度上也相信這一點,但有時候,政府可能會設置障礙,使之變得非常困難,而且越來越失去效率。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努力清除政治和戰略關係中的根本障礙,這樣才能培養信心,讓雙方願意相互依賴,願意建立全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