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終結美國長達十年的增長周期2020-07-1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經濟長達十年零八個月的擴張被疫情終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在二季度全面顯現,金融風險上升。
- 解讀中國經濟彈性2020-07-0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如果以為強制技術脫鉤、貿易制裁或強迫改變全球供應鏈會終結中國未來的經濟擴張,就未免過於天真了。批評人士若是目光短淺,看不到這一點,那將是他們的損失。
- 全國人大傳遞出的信息2020-07-02
周小明(Zhou Xiaoming)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
中國故事是令人鼓舞的。雖然內部市場巨大,但中國卻沒有向內轉,相反,它正以蓄勢待發的經濟為依託,更快更廣地向世界其他國家開放。
- 重視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2020-06-19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在後疫情時代,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可能提出更多維護各國經濟主權的問題,對全球化的規則進行若干修改,全球化可能進入2.0時代。
- 並不存在新的冷戰2020-06-16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與西方和蘇聯之間的冷戰不同,美中冷戰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中國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而且民間交流十分密切。
- 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2020-06-11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2020年的GDP水平取決於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速度和刺激措施是否到位。我們的預測是在剩下的三個季度里中國經濟增長會大大高於正常水平。
- 中國靠什麼穩住外資?2020-06-0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未來的全球競爭歸根結底是規則的競爭。「穩住外資」並非一個短期政策激勵問題,它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需要更強有力的倒逼機制。
- 對華為開戰將毀掉美國半導體主導地位2020-06-07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特朗普政府最近試圖對中國電信技術龍頭企業華為公司關上大門,這打破了迄今為止國際合作的黃金標準。
- 會有貿易戰2.0嗎?2020-05-28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通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實現穩定如今已遙不可及。中美兩國糾纏於相互指責和貿易爭端,從而為進一步更具破壞性的衝突升級作了鋪墊。
- 美國升級外資安全審查制度加劇中美脫鉤2020-05-21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外資安全審查新規有可能給未來的中國對美投資帶來「寒蟬效應」。特朗普政府對「國家安全」的定義凸顯出為中國「量身定做」的特徵。
- 用全球視野應對後疫情時代挑戰2020-05-14
岳立(Yue Li) 盤古智庫東北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這場裹挾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不但需要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更加理性和富有遠見地應對,更需要對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及其人口給予足夠重視。
- 疫情應是新一輪全球化的開始2020-05-14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新冠疫情將使成本效益驅動型的上一輪全球化走向終結,並推動社會公平公正驅動型的新一輪全球化的開始。
- 美國可能再次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20-05-14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在疫情和經濟兩大因素沒有徹底改善之前,油價難有大的起色。由於頁岩油生產無利可圖,美國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再次成為原油和石油產品凈進口國。
- 疫情後重建:不走回頭路2020-05-12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經濟學家和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新冠疫情給世界留下讓我們重建經濟的空白。現在正是我們向社會和環境意識驅動型經濟過渡的機會,它將緩解新冠疫情後的災難。
- 挽救世界經濟只有依靠合作2020-05-1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目前的國際政治局勢與2008年迥然不同,倒是與上世紀30年代有幾分相似。中國相信合作共贏才是應對世界政治經濟危機的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