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之戰有可能讓美國蒙受損失2020-08-13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特朗普強迫Tik Tok出售給美國買主的做法有可能產生極大風險,尤其對美國公司來說。如果他視國際商業規則為無物,那麼這些規則便不復存在。
中美企業應踐行嚴格的ESG標準2020-08-03
陳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國駐亞洲開發銀行代表
阿比納夫·希塔拉曼(Abhinav Seetharaman)
經濟艱難時期,採用或遵守嚴格的ESG標準及承諾變得愈發困難。然而,隨着經濟衰退的威脅迫在眉睫,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生計顯得更有必要。
新冠疫情對「一帶一路」的影響2020-07-30
鄒思雲(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學、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疫情過後,「一帶一路」依然會是中國外交政策的特色。這場大流行甚至有可能開闢新的投資途徑。
經貿關係仍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2020-07-21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兩國經濟要復蘇、要增長,雙方就必須繼續調整經貿關係,而這將成為兩國關係的持久動力。
中國的下一步2020-07-10
鄭永年(Zheng Yongnian)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國與美國乃至全世界需要互相調適,我們應該保持平常心態,去評價當前中國和世界相互適應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摩擦和問題。
疫情終結美國長達十年的增長周期2020-07-1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經濟長達十年零八個月的擴張被疫情終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在二季度全面顯現,金融風險上升。
解讀中國經濟彈性2020-07-0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如果以為強制技術脫鉤、貿易制裁或強迫改變全球供應鏈會終結中國未來的經濟擴張,就未免過於天真了。批評人士若是目光短淺,看不到這一點,那將是他們的損失。
全國人大傳遞出的信息2020-07-02
周小明(Zhou Xiaoming)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
中國故事是令人鼓舞的。雖然內部市場巨大,但中國卻沒有向內轉,相反,它正以蓄勢待發的經濟為依託,更快更廣地向世界其他國家開放。
重視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2020-06-19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在後疫情時代,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可能提出更多維護各國經濟主權的問題,對全球化的規則進行若干修改,全球化可能進入2.0時代。
並不存在新的冷戰2020-06-16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與西方和蘇聯之間的冷戰不同,美中冷戰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中國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而且民間交流十分密切。
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2020-06-11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2020年的GDP水平取決於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速度和刺激措施是否到位。我們的預測是在剩下的三個季度里中國經濟增長會大大高於正常水平。
中國靠什麼穩住外資?2020-06-0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未來的全球競爭歸根結底是規則的競爭。「穩住外資」並非一個短期政策激勵問題,它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需要更強有力的倒逼機制。
對華為開戰將毀掉美國半導體主導地位2020-06-07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特朗普政府最近試圖對中國電信技術龍頭企業華為公司關上大門,這打破了迄今為止國際合作的黃金標準。
會有貿易戰2.0嗎?2020-05-28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通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實現穩定如今已遙不可及。中美兩國糾纏於相互指責和貿易爭端,從而為進一步更具破壞性的衝突升級作了鋪墊。
- 美國升級外資安全審查制度加劇中美脫鉤2020-05-21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外資安全審查新規有可能給未來的中國對美投資帶來「寒蟬效應」。特朗普政府對「國家安全」的定義凸顯出為中國「量身定做」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