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
G20習特會塑造中美互動模式新基調2018-12-11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G20習特會最主要的啟示在於兩國應本着相互尊重、促成合作的方式展開互動。
美中貿易戰:休戰說明誰佔上風2018-12-11
吉密歐(Jamil Anderlini)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總編
北京同意做出許多讓步,而特朗普只是放棄了非常少的東西。
美中貿易摩擦中的「阿根廷暫停」2018-12-11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近期在阿根廷舉行的晚宴會見,全球都抱有一定的期待,而這種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回報,雙方同意在一場日益升級的關稅大戰中實行暫時的關稅凍結。雖然這一協議給局勢帶來了暫時的緩和,中美兩國關係中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如故。
華盛頓和北京能否將臨時休戰變為持久和平?2018-12-10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雖然短暫休戰,但北京和華盛頓還是會迎來關鍵的時刻。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世界影響2018-12-06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斐然,但如何評估由此產生的世界影響則需要冷靜客觀。
- 美國制裁升級與伊朗的有效應對2018-12-06
王澤壯(Wang Zezhuang) 安徽大學西亞北非中心主任
美國此番對伊朗的制裁手段多元、極端,但實際效果有限。
「石油人民幣」崛起2018-12-06
約翰·馬修斯(John A. Mathews)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管理學研究生院教授
馬克·塞爾登(Mark Selden) 康奈爾大學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
中國的原油期貨合約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削弱美元。
解決美中衝突的議程2018-11-30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
在一個威脅與反威脅不斷升級的時代,妥協的必要性不可低估。即將到來的「特習會」提供了一個契機來重新定義衝突,使之成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戰略挑戰。
阿根廷會晤對中美意味着什麼?2018-11-28
薛力(Xue Li)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
即使達成協議終結貿易戰,也只意味着雙方在一個議題上暫時實現了新均衡,接下來中美雙方將在新的議題上展開「冷纏鬥」。
中國投資者將如何適應對美投資新限制2018-11-28
狄彥嵩(Art Dicker) 太平洋橋樑集團創始合伙人
富有進取精神的中國公司將找到規避投資限制的方法。
中國在北極的影響力增加2018-11-26
謝莉·古德曼(Sherri Goodman) 威爾遜中心環境變化、安全計劃和極地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瑪莉索·馬多克斯(Marisol Maddox) 喬治·梅森大學國際安全碩士研究生
隨着全球變暖加劇,中國正日益將目光投向北極。其他國家有理由對此保持警惕。
世界貿易組織面臨風險2018-11-2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過去兩年,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以及美國的安全盟友發起了貿易戰。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未聯手反對的情況下,它的下一個目標將是WTO。
中日關係升溫對美國汽車業的影響2018-11-13
埃里克·哈維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學教授
正值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0月下旬訪問了北京,這似乎是中國領導人通過改善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關係來對沖損失的一次精心謀劃。
中國股市反映嚴重的經濟問題2018-11-09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股市在苦苦掙扎,其糟糕表現反映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存在更嚴重的問題。
推動進口緣何增加中國貿易順差2018-11-09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被視為一個機會,可以推動有關降低中國貿易順差的政策。但這不足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