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我們何以至此?2019-02-19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美國奧巴馬總統任內,美中關係被視為至關重要的雙邊關係,並被認真對待。在特朗普任總統的當下,對華鷹派掌控了美國的外交政策。我們究竟何以走到今天這一步,這對「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又意味着什麼?
向「美國優先」的單邊發展秩序邁進2019-02-18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戰後時代多邊開發銀行的建立旨在促進全球貿易,今天它們卻成了「美國優先」所針對的目標。
數字零售時代的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2019-02-11
萊昂納多·迪尼奇(Leonardo Dinic) 克羅地亞研究所(CroAsia Institute)顧問
中國的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技術在數字化時代領先全球,而美國還在努力讓其過時的零售系統實現現代化。
中國何時實現高質量增長?2019-02-11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儘管地方政府過分自由可能導致不穩定,但控制過度有可能扼殺長期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地方級試驗和競爭。
- 大國的亞洲安全責任2019-02-02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在當前形勢下,亞洲與相關大國需要更有責任感,不能過多考慮一個國家的利益,而忽略了責任。
- 貿易戰是「危」還是「機」?2019-01-31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應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全面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將這次「危機」轉化為一次真正的「機遇」。
- 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說明了什麼?2019-01-1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向世界傳遞了四點信息。
中美競爭下的WTO:是失效機制還是多邊主義支柱2019-01-17
漢娜·菲爾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WTO等現有多邊機構的作用,成為表達對全球秩序和國際關係不同看法的替代品。在貿易戰加劇的背景下,了解中國對WTO的立場,對於預測北京的下一步行動和長期目標至關重要。
美國新非洲戰略不被看好2019-01-16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新非洲戰略是「美國優先」和遏制中國政策向非洲的延伸,但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對非洲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
日本難借新版TPP抵抗美國貿易攻勢2019-01-16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問題不是東亞要不要加入到日本主導的CPTPP中,而是日本如何找到回歸東亞合作的路徑。
蘋果在華銷售放緩預警全球經濟2019-01-15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上周三,蘋果公司宣布在中國的銷售額未能達到預期,這與其他警示訊號共同暗示中國經濟的放緩。由於中國是2008年後全球復蘇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它也說明全球經濟遇上了麻煩。
中國新電商法的利與弊2019-01-15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新電子商務法旨在保護消費者和知識產權,但也有可能傷及銷售額約達1000億美元的代購。「代購」指個人買家在海外購買優質和奢侈商品,然後再轉賣給中國國內的消費者。隨着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成熟,新電商法最終會讓行業受益。
中國對中美經貿衝突的反制措施2019-01-13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特朗普政府正系統性地攻擊中國經濟,遠不止解決貿易失衡這麼簡單。作為回應,中國啟動了擴張性財政政策,放鬆了貨幣政策,並加倍下注21世紀關鍵行業的國內產業政策。雖然兩國政府最近同意停火,但前景並不樂觀。在談判繼續的同時應通過其他措施來緩解雙邊緊張局勢。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要素2019-01-13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40年前,北京發生了一件對20世紀下半葉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它的衍生後果一直影響到今天。
非洲需要中美髮展經濟,而不是新冷戰2019-01-1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最近白宮公布了新的「非洲戰略」。該戰略謀求軍事化並將中國描述為一種威脅,但這兩點都是錯的。中國和美國發展經濟才會給非洲帶來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