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
中美關係正常化40周年的思考2019-01-09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以前,但是兩國可以把握當下,設計未來。
舊原則將誤導特朗普對非新戰略2019-01-09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如果繼續死抱「美國利益優先」的舊原則和冷戰舊思維,則「繁榮非洲」的說法恐難變成現實。
一次讓人感到放心的講話2019-01-09
秦曉鷹(Qin Xiaoying)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年大會上的講話從始至終強調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雙40周年的歷史價值2019-01-07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40年前發生的兩個歷史性事件使中國成為了全球經濟大國,同時也惠及美國的利益。
孟晚舟事件傳遞什麼信息2019-01-04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在「美國優先」原則下,美國為一己私利可以不擇手段。而「國家安全」也成為美國貿易壁壘的新借口。
華為事件凸顯中美長線博弈風險2019-01-04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面對貿易戰背景下「司法政治化」帶來的泛政治風險,孤立的企業合規與維權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有國家層面的海外利益保護體系加以支撐。
邁向後美元時代2018-12-20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華盛頓惹爭議的制裁和關稅上調,加上美聯儲的利率正常化操作,這些使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面臨風險。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對互補性的全球化產生推力。
針對華為的戰爭2018-12-18
傑佛瑞·D·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華為首席賬務官孟晚舟的被捕,是特朗普政府在對華衝突不斷加劇過程中的危險舉動。
中美需要抓住90天談判機遇2018-12-18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孟晚舟事件揭示了下階段美中貿易談判面臨的諸多挑戰。華盛頓應當注意到,這一事件已經激起中國國內新的反美情緒,這只會增加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做出妥協的難度。
貿易戰:中美東南亞競爭的新面孔2018-12-14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東南亞正在尋找新的途徑將中美貿易戰轉化為機遇。
美中貿易爭端的互惠解決方案2018-12-13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中國需要減少市場壁壘,美國同樣也應減少市場壁壘。
阿根廷會晤後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2018-12-13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雖然90天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休戰」為中美貿易戰談判贏得了時間,但它並沒有解決中美關係的實際問題。中美關係不應屈服於無謂的歇斯底里,而應走向「合作競爭」。
孟晚舟被捕對科技產業意味着什麼?2018-12-13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被捕對於中美貿易戰不啻又一記重擊。它引發了兩個重要問題。首先,華為首席財務官的被捕將給華為和其他科技公司造成哪些直接後果?第二,它將給美中貿易和技術競爭帶來哪些更深遠的影響?
G20十年來因中國而充滿活力2018-12-13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今年的G20峰會是在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背景下召開,如何貫徹過去十年的包容、可持續發展精神為全球所關注。
貿易戰暫停,談判會成功嗎?2018-12-12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就像以前的談判嘗試一樣,接下來90天的談判很可能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