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貿易戰:中美東南亞競爭的新面孔

2018-12-14
b.jpg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出席“一帶一路”國際論壇。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創造了東南亞實力競爭的新維度。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美國的“印太戰略”或許隨着兩國企業尋求新邊疆而獲得新的動力。雖然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達成了不確定的休戰,但這一休戰在不久之後就會經受考驗。因此,美國和中國企業會繼續遷往東南亞,或擴大它們在該地區已有的影響力。這一地區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來吸收重新定向的來自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貿易和投資。對東南亞地區來說,這場貿易戰可以啟動它們亟需的改革,或者使目前提高競爭力的步伐加快。然而,由於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國家似乎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從貿易戰中獲益。

東南亞地區充滿活力。它有年輕的人口,有大量的適齡勞動力,有龐大的消費需求,有不斷增加的基礎設施投資,有相對的政治穩定。按照世界銀行2017年的數據,該地區68%的人口在15-64歲。AC尼爾森估計,到2020年,該地區的中產階級人口將達到4億,比2012年多一倍。區域經濟越來越具有競爭力,世界經濟論壇2017-18年全球競爭力指數顯示,與上年相比,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略有進步(排名上升一到兩位),而汶萊、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則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排名上升了五位以上)。該地區也是全球價值鏈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聯合國貿發會議2017年全球投資報告顯示,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率方面,新加坡達到76%,馬來西亞為64%,菲律賓為58%,泰國為52%,越南為51%。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還都是發展中國家中位居前列的出口國。

所有這些都有助於該地區吸引外國、尤其是美國和中國這類貿易戰主角國家的資本。中國和美國分別是東盟的最大和第四大貿易夥伴。不過,雖然中國在貿易領域佔主導地位,但美國仍然是該地區的最大投資國。目前有3000多家美國公司在該地區開展業務, 2017年東盟商業前景調查報告顯示,在這些美國公司當中,87%的公司預計未來五年將增加對東盟的貿易和投資。而且,東盟對美國的投資其實也比對中國多。即便如此,中國在投資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成為了柬埔寨、緬甸、老撾和馬來西亞的最大投資國,以及新加坡和越南的第二大投資國。

東南亞正在迅速成為吸引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的一塊磁石。在2017年經濟學人智庫(EIU)對59個經濟體進行的調查中,新加坡超過美國成為中國海外資本的首選目的地。在中國投資方面,該地區其他國家的排名也上升了幾個級數,其中包括排名第四的馬來西亞(2015年排名第20位)、泰國(2015年第38位,2017年第18位)、印度尼西亞(從2015年的第44位升至第26位),菲律賓(從2015年的第39位升至第28位)和越南(從2015年的第40位升至第30位)。按照國家來細分中國的全球行業投資,則進一步顯示了該地區對這個龐大北方鄰國的重要性。越南是中國汽車領域投資的第五大目標市場,新加坡是它的第三大金融服務市場。在消費品方面,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分別是中國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九大市場。在能源領域,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分別是中國的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大市場。此外,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還是中國企業的第九和第十大電信市場。

中國地理位置接近,出資慷慨,產能過剩,再加上有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正式機制和“一帶一路”等倡議,這些都有助於中國在該地區開展經濟外交。2013年選擇在雅加達宣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投行計劃,也說明中國對該地區的重視。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相契合的新加坡-昆明鐵路項目的竣工,將進一步讓東南亞大陸和中國融為一體。同樣,對工業園區和港口基礎設施的投資(如馬來西亞的關丹和馬六甲、緬甸的皎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以及中方有興趣的印度尼西亞新不碌港和肯德爾港項目、泰國的克拉地峽運河項目),也使中國定位為區域互聯互通的推動者。

相比之下,較少的制度安排(如東盟與美國的“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和“擴大經濟合作計劃”),對於緊縮開支的看法,“印太戰略”中並不十分明確的經濟維度,都對美國繼續與該地區接觸構成了挑戰。雖然人們歡迎通過努力利用私人融資,以及同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合作夥伴的合作,來滿足該地區迅速增長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但是,動員私人資本的拖拖拉拉,私人資本對高風險的厭惡,這些都加大了國有資本的優勢。即便如此,對既定標準的承諾和給當地帶來更多機會,顯然構成了私人融資的優勢。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美國宣布給該地區的1.13億美元基礎設施、技術和能源投資首付款依然受到了歡迎,因為它具有促進私人資本流動的潛力。

對外貿易結構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一定的緩衝和機會。在該地區與中美兩國的貿易中,電機和設備及零部件是最高等級商品,占對華貿易的近30%,占對美貿易的1/4。與容易被替代的低端產品,如農業出口產品相比,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和產品附加值的日益提高可以確保在激烈的貿易戰中擁有更大的抗壓能力。該地區消費群體的存在也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製造商南遷。

此外,儘管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治下越來越傾向於雙邊主義,但東南亞國家對多邊自貿協定的積極關注仍然能夠給該地區帶來好處。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是重新命名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的簽署國(2018年3月),新加坡於今年7月批准了這一協定。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也表示有興趣加入該貿易協定。東盟十國還在積极參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去年這一談判在馬尼拉舉行了首次領導人會議,協議有望於今年11月在新加坡簽署。奇怪的是,CPTPP和RCEP美國都缺席,雖然特朗普總統確實提出美國重新加入CPTPP的可能性,但他的前提條件是重新談判條款使之有利於美國的利益。

隨着貿易戰加劇,東南亞國家正在尋找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方法。那些已經同美國和中國有較高貿易投資額的國家有望獲得更多投資。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中國在該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不奇怪的是,這些國家也是美國在該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之一。雖然這些國家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環境,但它們的發展戰略中也有共通之處,例如要繼續進行機構能力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因此,與同類國家相比,早先滿足了基本發展需求的國家如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儘管如此,其他區域國家也沒有袖手旁觀,相反,它們正在各自採取措施,確保讓中美貿易戰轉化為一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