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劉軍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G20十年來因中國而充滿活力

2018-12-13
A.jpg

阿根廷當地時間12月1日,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在發表首腦宣言後閉幕。這標誌着雷曼衝擊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國際協調機制走完了十年歷程,畫上了圓滿句號。G20不僅包括擁有數百年資本主義發展史的發達國家,也有代表21世紀新生力量的新興經濟體,它涵蓋全球85%的GDP和75%的貿易量,代表着全球1/3人口的心愿,堪稱把脈世界、維護共同發展的盛會。而今年的峰會更是在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風高浪急背景下召開,如何貫徹過去十年的包容、可持續發展精神為全球所關注。

今年的峰會圍繞“為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凝聚共識”這一主題,集中討論了世界經濟、貿易和投資、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基礎設施與氣候變化等多元議題。G20致力於促進全球自由貿易,防範保護主義,維持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迄今,歷年G20領導人宣言都堅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精神。而今年面臨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成為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各方力爭維護多邊貿易投資機制,維護G20使命。

2018年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十周年。世界經濟雖走出了貿易大萎縮怪圈,但又遭遇保護主義政策,再臨合作與對立的十字路口,深藏下行風險。是繼續走開放包容的多邊主義道路,還是轉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歧途?這正是今年G20峰會的使命擔當。

回顧過去十年,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引發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世界貿易大萎縮,全球經濟大蕭條,西方七國集團(G7)的國際協調機制蒼白無力,無法為世界經濟復蘇找到出路,為此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由此,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一個首次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全球經濟治理、協調機制應運而生。G20領導人在華盛頓首次會晤,確立了G20峰會體制。

G20體制的成立,標誌着歷來由西方發達國家壟斷的生產、資金供應和資本輸出體系終結,發展中國家開始真正掌握生產權和出口權,即掌握了世界經濟的生產力,並基於貿易盈餘獲得了對外資金供應權和對外投資權,從而推動全球經濟力量重新分佈。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加速了世界經濟板塊的劇烈移動,推動世界經濟結構深刻變化。特別是美國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總量快速超過日本,2017年佔世界經濟的比例超過15%,僅次於美國(24%)。中國貿易總額接近4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對外直接投資也早在2016年就超過1800億美元,在世界範圍舉足輕重。

過去十年,中國領導人出席了G20歷屆峰會,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元素為推動G20全球治理機制建設和應對複雜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注入了新動力。中國逐漸從“參與者”不斷升級,尤其是2016年中國主辦杭州峰會,將G20主題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結合,提出開放、包容、可持續發展,推進G20向全球治理體系升級,成為G20合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今年的峰會,面對逆歷史潮流的反全球化思潮與政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登高望遠,牢牢把握世界經濟正確方向”主題演講,正面主張從歷史大勢中把握規律,引領人類發展進步大潮,繼續推進各國開放、融合大勢。金融危機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進一步延伸拓展,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幫助數十億人口脫貧致富。這折射了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代表着生產關係演變的方向,符合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需要世界各國廣泛的利益認同和風險認知。為此,習近平主席在會上倡議堅持開放合作,廣泛協商,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不搞“一言堂”;堅持夥伴精神,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堅持創新引領,挖掘經濟增長動力;堅持普惠共贏,促進全球包容發展,共同營造自由、開放、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大環境。

中國元素給世界經濟注入了增長活力和動力,中國主張以發展為出發點,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治理新思維,為世界防範危機、防止衰退、確保增長、追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物質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