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美國科技公司更擔心特朗普的關稅2018-10-02
約瑟芬·沃爾夫(Josephine Wolff)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網絡安全政策副教授
特朗普政府聲稱通過對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給予保護的公司,都在擔心其政策對經濟和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 藍色浪潮無法拯救中國2018-10-02
伊沃·達爾德(Ivo H. Daalder)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
詹姆斯·林賽(James M. Lindsay)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副總裁
11月6日的中期選舉如果真迎來藍色浪潮,可能改變美國圍繞中國貿易政策的爭論語調。但它不會為醞釀成形的華盛頓和北京圍繞經濟和全球霸權的長期爭鬥提供退路。
- 邁向霸權對決2018-10-02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和美國經濟融合的無序決裂——「中美國」的終結——已隱約可見。這令美國與中國之間爆發首次「霸權對決」的風險上升。
- 「一帶一路」的時代意義2018-09-27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支配下,「一帶一路」還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等幾大特徵。
- 新興經濟體免疫的秘密2018-09-18
朱民(Zhu Mi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
然而,正如病毒可以折磨最健康的人,危機也可以席捲一個有充分準備的經濟體。這就是為什麼各國除了預防性措施,還必須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夯實幫助經濟快速復元的能力。
- 美國、中國及全面貿易戰的路徑2018-09-14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特朗普和習近平將發現,由於政治原因,從這場爭鬥中轉身殊非易事。
- 東盟能將地緣戰略及科技衝擊轉化為機遇嗎?2018-09-14
博爾格•布倫德(Børge Brende)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
賈斯汀·伍德(Justin Wood)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委員會成員、亞太區主管
為圖生存,東盟成員國必須就共同體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做出重要抉擇。
- 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影響與趨勢2018-09-11
鄧正萊(James A. Dorn)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出於安全考慮實施保護主義的主要風險在於「國防牌」有可能使用過度,從而在安全名義下讓合法的貿易和投資受到限制。
- 人民幣不是打貿易戰的武器2018-09-11
德博拉·埃爾姆斯(Deborah Elms) Elms)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
一些觀察人士擔心,中國政府會把人民幣貶值作為貿易戰的武器,但實際經濟情況並非如此。
- 貿易戰與台灣問題的糾纏2018-09-11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在於自身的安全與利益。要正確了解美國政客與民眾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差異,同時也要注意貿易戰和台灣問題的捆綁效應。
- 「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經濟維度2018-09-05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除了軍事目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倡議還服務於各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經濟目的。日本,從較小範圍來說還有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都在尋求增加地區政治影響力,支持本國的出口產業,避免地區國家在經濟上依賴中國。
-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2018-08-31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雖然一些觀察人士對人民幣貶值感到擔憂,但以往的經驗教訓明確告訴人們:不必驚慌。
-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地面風景2018-08-31
查爾斯·史蒂文斯(Charles Stevens) 自由撰稿人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旨在通過推動中國與中亞、高加索地區和中東的經濟合作,重振一個古老的權力、文化和商業中心。史蒂文斯認為,雖然創建該經濟帶的目標之一是推動跨歐亞大陸的連通性,但沿着這條關鍵經濟走廊暢遊一番卻顯示出這一願景距離實現為期尚早。
- 城市如何拯救中國2018-08-30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通過摒棄舊理論和引入城市之間的競爭,中國正在創造國內需求,助力未來發展。
- 美中經濟關係的未來:是夥伴還是對手?2018-08-30
西蒙·萊斯特(Simon Lester)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歡(Huan Zhu)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短短几年前,中國和美國還準備在多個領域成為合作夥伴,今天兩國卻幾乎處處針鋒相對。這種關係向何處去,現有國際機構和原則如何能夠影響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