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特朗普認為與中國的貿易戰是雙贏

2018-10-08

01ce9617a83ace5f0ad9126f64f1eb19.jpg

幾十年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一直關注着中國的經濟崛起。與國家安全問題不同的是,他在貿易、稅收和金融監管方面知識淵博,且充滿熱情。大選時他始終主張與中國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貿易關係,並在上任後迅速使之成為他的優先工作。

本周,他決定對來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這反映了他對自己戰略和地位的信心。他認為,貿易戰的兩個潛在積極結果將使美國立於不敗之地。

要麼是中國修訂產業政策,允許美國企業互惠進入市場,要麼是關稅使美國企業脫離中國,把製造業帶回美國或者從不對美國安全構成長期威脅的國家進口產品。

特朗普的首要任務是在他所認為的不公平關係中尋求互惠,這種關係的特點包括存在巨大的貿易不平衡,持續不斷地竊取美國技術,以及限制美國公司的市場准入。

特朗普政府與前任歷屆政府一樣都與中國進行接觸,為的是打開並改革中國市場,同時也錄得中國的行為、政策,以及讓它感到令人反感的做法。

白宮3月份發表的301條款報告通篇記錄了美國人的不滿。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向中國談判代表提出他們的要求,要求減少貿易逆差,保護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為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作為回應,中方談判代表提出通過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來減少貿易逆差,同時要求美國取消長期以來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

由於中國並未解決造成貿易失衡的基本產業政策問題,美國拒絕了這一提議,堅持不做讓步,並發出了更多的關稅威脅。

華盛頓的拒絕不能說是頑固,而是因為相信自己處於有利地位。無論貿易戰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美國都能夠獲益。

隨着時間推移,北京的行為讓華盛頓斷定中國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其反映就是政府的國家安全文件,以及政府以新的活力確保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時保持競爭力。

這並非遏制戰略,它反映的是美國認識到必須有所作為,以保持經濟的活力,最終維護其長期以來的經濟主權。

中國利用貿易手段對政治分歧進行報復,如2010年中方漁船船長被捕後對日本實施稀土出口禁運,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之後限制從挪威進口三文魚,2012年南海緊張局勢升級後限制從菲律賓進口香蕉,2017年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後抵制在中國的樂天商店,所有這些都改變了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貿易的利益算計。

北京的策略帶來一種暗示,即與中國的廣泛貿易關係也許是一個負擔。批評人士指責中國將經濟武器化,他們認為,貿易上的依賴絕非雙贏,而是中國用於脅迫的潛在工具,尤其當一個國家開始依賴中國,或者中國變得不可或缺的時候。

通過對雙邊貿易徵稅來發動一場對華貿易戰,存在兩個可能的結果,兩種結果都對美國有利。如果中國尋求迅速結束貿易戰,接受美國的要求,開放其市場,並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那麼這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好處。

如果中國堅持拒不開放市場,那麼美國企業受關稅影響將從其他國家尋求市場和進口產品,從而使兩個主要經濟體脫鉤,降低北京在將來的政策分歧中利用貿易手段要挾華盛頓的可能。

特朗普對他的對抗手段充滿信心。國際上,與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協定取得進展,驗證了他追求雙邊而非多邊協定的正確性。今年7月,中國試圖拉攏歐洲對抗美國的努力失敗,一份初步的美歐貿易協定浮出水面,使歐盟得以自由表達對中國產業政策的不滿。

在國內,特朗普認為他已經獲得共和黨、藍領工人和民主黨的廣泛支持,這些人即便反對動用關稅,也承認必須起來面對中國的挑戰。

最重要的是,美國經濟繁榮,失業率低,GDP增速達到4.2%,股市和消費者信心處在歷史高位。工資自2009年以來出現最快增長,頁岩氣熱潮使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

白宮西翼也許混亂不堪,但當總統透過窗戶眺望這個國家的時候,他肯定十分樂見他所看到的事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自從理乍得·尼克松任總統的時候以來,美國的政策一直是試圖推動中國的崛起,當然是作為一個和平的負責任國家,一個對孕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體系給予支持的國家。

遺憾的是,中國的主流說法是美國試圖遏制中國,阻止中國的崛起,並輸出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越來越反映在華盛頓對北京的強硬態度上。中國把特朗普的貿易戰略視為一種遏制它的努力,或者是故意在11月中期選舉前向國外轉移國內的政治麻煩。

對美國目的的這兩種看法都是錯的,而且兩者都增加了貿易戰長期化的可能性。

本文原載於《南華早報》,經作者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