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邁向霸權對決

2018-10-02
1.gif

隨着美中雙邊貿易中超過半數商品被加征關稅,我們已迎來一場全面貿易戰,並且無論美國還是中國似乎都不太可能讓步。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威脅要對所有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同時中國政策制定者們也開始探討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征差異性關稅,即對那些中國可以輕易用其他國家進口替代的美國商品加征高關稅。

隨着以牙還牙舉措的升級,賭注正在指數級增加。這一切始於特朗普對美中巨額貿易逆差的關注。此後,美國政府的301調查精確瞄準了非公平市場准入和旨在實現技術追趕的中國產業政策,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

如今,特朗普似乎執意要開展一場影響深遠的全面貿易戰。總統的前顧問史蒂夫·班農雖然已經被踢出特朗普政府,但他仍反映了這屆政府在貿易上的強硬路線觀點。他最近說,美國的戰略是要讓貿易戰令中國感受到“無法承受的痛苦”,並且其規模將“史無前例巨大”。對班農來說,終極目標是重建美國製造業,這是所有大國的長期基業,並將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產業鏈拒之門外。

中國和美國經濟融合的無序決裂——“中美國”的終結——已隱約可見。這令美國與中國之間爆發首次“霸權對決”的風險上升。

研究權力轉移的學生熱衷於找到決定霸權轉換的特殊歷史事件或歷史時期。一個顯著的例子是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敗,這一事件改變了歐洲歷史的進程,開啟了英國霸權的大門。同樣,1904/05年日本在阿瑟港(旅順)之戰打敗俄羅斯,逼退了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也令日本在未來40年來成為這一地區的支配性力量。

但權力轉移在歷史上並非總是清晰明確的。英國被兩場世界大戰和帝國的過度擴張掏空,但在1945年仍是取得勝利的同盟國之一。不過,這是英國霸權的終點,美國承擔起了國際領導力的重責。

最後,在一些案例中,一方競爭者的內部態勢可能改變歷史進程。雖然蘇聯在美國里根總統發起的軍備競賽中感受到壓力,但最終主要還是被自身所壓垮。中央計劃經濟無法和西方資本主義日益敏捷、進取和創新的經濟相競爭。

如今的情況和上述案例完全不同。無疑,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中國是唯一有可能真正從經濟上、金融上、技術上,以及最終軍事上挑戰美國的國家。不過,動用核武器的全面戰爭將是災難性和自殺性的。

因此,霸權競爭最初在經濟和技術領域展開。一場最初可能通過談判解決的相對較小的貿易衝突,如今正變成一場不斷擴大的爭奪經濟主導權的競賽。雖然美國兩黨政客們未必支持特朗普的關稅,但他們擁有一致的戰略目標,即遏制中國崛起、保持美國的全球支配地位。

相應的,特朗普政府正將貿易戰當成是一場經濟冷戰的序章。中國也同樣開始從結構性視角來看待貿易戰: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尤其是中國培育將來可能挑戰美國的本國技術的努力。

這意味着在一場誰也不願讓步的懦夫遊戲中,賭注不斷加碼。雖然仍有可能拆除引信,雙方找到方法保住面子並達成“協議”,但更大的可能是貿易戰將被置於更大的權力鬥爭背景(霸權對決)下來審視。

雖然霸權鬥爭可能持續數十年,眼下的對決可能只需數月或數年。雙方都各有優勢和劣勢。誰先眨眼並後退誰就“輸”了。當然,雙方都不會承認,但觀察者洞若觀火,因為當痛楚大到一定程度,有一方一定會讓步。

如果中國被迫後退,將丟掉面子,但可以為自己爭取時間。中國的發展可能會有所放緩,當然這取決於達成何種“協議”,但該國的勢頭很可能不會遭遇重大打擊。

很大程度得益於其充滿活力的私人部門,中國高度進取並富有創造力。其產業政策和監管體制的重大改變很可能不會阻止技術發展的趨勢,甚至還可能有所幫助。此外,和美國的經濟關係不搞得太壞也有顯著的好處。

最相關的一點是,對中國來說這種霸權對決來得太早了。較為理想的是,中國能再等上五到十年再挑戰美國。因此,祈求和平給中方帶來的好處要遠高於給美國帶來的好處。中國可以韜光養晦,繼續發展經濟並等待一個更加適當的時機。

而美國的算計可能完全不同。由於中國遭受相當大的金融傷害,特朗普似乎正在贏得貿易戰,但美國政府能做的相當有限。如果美國因為通脹上升、供應鏈混亂和公司利潤下降造成國內政治壓力而被迫讓步,這將被視為是一場歷史性的失敗,意味着美國經濟霸權終結的開始。

當然,這種對決未必會決定正在進行的權力轉移的最終結果,這種轉移很可能將延續多年。美國也有可能重振勢頭。但這將成為一個標誌性失敗,並向全球其他國家發出信號。

這或許正是為何特朗普會拒絕在2018年5月達成可能的協議。國務卿邁克·蓬皮奧最近的表態進一步反映出目前的賭注有多大。他說美國無意弱化針對中國的進攻性貿易政策,並表示“我們下定決心要取得勝利”。此外,美國政府似乎正試圖和歐盟和日本協同來集體向中國施壓。

鑒於賭注已經很大,對決很可能快速升級。但時間並不在特朗普一邊。從政治上看,如果民主黨在11月的國會選舉中拿下眾議院,他的籌碼將減少。此外,減稅和增加開支帶來的財政刺激效應從2019年開始將減退,而這恰恰是貿易戰成本開始顯現之際。

中國面臨的政治壓力更小,習近平主席已經穩固了他的權力。政府也有足夠多的可以利用的經濟工具來刺激經濟,緩衝全面貿易戰的衝擊。當然,如果美國、歐盟和日本結成聯合陣線,這些判斷會發生改變。

所有這些都製造了一個高度有毒的環境。所幸的是,這些動能目前還沒有擴散到戰略領域。不過,隨着美國把自己逼入角落,而中國覺得時間在自己一邊,我們最好都準備好迎接當今超級大國及其崛起競爭者之間的首場戰略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