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魏尚進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推動進口緣何增加中國貿易順差

2018-11-09
c.jpg

各國通常會投入公共資金來促進本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但投入資源促進進口——如剛剛在上海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確少見。

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將成為中國整體進口促進戰略的組成部分,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數千家公司前來尋求中國企業的大額訂單,其中也包括接受政府的任務要確保進博會取得圓滿成功的國有企業。

如果進博會成功地做到了增加進口,那麼人們也許以為這會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但事實未必如此。

中國是一個勞動力充裕的國家,這不僅是指人口的絕對數量,而且還與資本和其他資源有關。雖然相對的平衡一直在演化,但中國的勞動力平均成本仍然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如果中國降低了進口壁壘,新增進口當中的很大一部分將會是資本密集型產品,而它將取代中國自己製造的資本密集型產品。

這就需要對之前用於生產這些產品的銀行貸款、勞動力、土地以及其他資源進行重新配置,而它們最有可能流向中國具備真正比較優勢的行業,包括出口製造業。其結果是,中國的整體出口反而有可能隨着進口的增加而增加。換句話說,旨在推動進口的政策最終也可能推動了出口。

我與鞠建東和施康的合作研究表明有些東西比這更為重大,那就是,當一個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國家減少進口壁壘的時候,出口的增長實際上會高於進口的增長。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的增加有效擴大了這個國家的資本池,降低了當地的資本回報率,這刺激企業和家庭向國外輸出更多的資本。而要做到這一點,途徑就是擁有更大的貿易順差。

這聽起來可能與直覺恰好相反。確實,在美國等資本充裕的國家,更多的進口(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會提高資本的回報率,從而刺激國際資本流入該國。在這種情況下進口越多,貿易逆差就越大。如果人們只習慣于思考相對富裕國家的經驗,他們就不會意識到,同樣是進口增長,卻有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貿易平衡上出現截然相反的變動。

中國以往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說明。中國2001年加入WTO時被要求大幅開放其進口制度,它把平均進口關稅稅率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15%降到了2006年的5%左右,同時減少了許多非關稅進口壁壘,例如取消了對哪些公司可以合法從事國際貿易的限制。結果,中國的進口猛增,每年的增幅按美元計達到15%以上,超過2001年到2007年GDP的增長,它的貿易順差在此期間也急劇擴大。

雖然貿易順差的擴大常常被歸咎於實際匯率的低估,但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的進口開放計劃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同樣,雖然人們通常認為2007年以後中國貿易順差減少是全球性金融危機所致,但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分階段開放進口計劃的結束也許在其中起了作用。

重要的是應該注意到,即使整體貿易順差增加,中國還是能夠減少它對任何特定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順差。就算進博會擴大而不是減少了該國的整體貿易順差,它也可能還有其他好處。首先,降低進口商品的成本將提高中國家庭的購買力,使人們得到更多改善生活質量的產品。

外國製造的零部件和設備成本下降,也將使中國企業受益,提高它們的全球競爭力。這是減少進口壁壘卻最終導致出口增加的另外一個路徑。

最後,進博會將是對中國其他市場開放措施——包括降低外國金融公司的准入門檻——的補充。

中國擁有其他國家渴望進入的巨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無論它的進口促進措施對該國整體貿易順差產生什麼影響,全世界都有充分的理由歡迎進博會這樣的倡議。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Why Import Promotion Could Increase China's Trade Surplu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