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狄彥嵩 太平洋橋樑集團創始合伙人

中國投資者將如何適應對美投資新限制

2018-11-28
dd.jpg

美國的新規擴大了針對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某些併購和風險投資交易的審查,這將放緩中國對美國境內科技行業的投資活動。當然,在新規出台之前,中國的對外投資就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減。如今面臨更多障礙的中國投資者(以及美國的創業公司)將如何應對?

投資者將重點關注歐洲和以色列

德國的工業技術公司一直是中國投資者(其中包括我們的客戶)青睞的目標。但德國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願意接納外國尤其是中國的收購者。德國的態度發生真正轉變始於2016年,當時中國最大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以60%的溢價收購德國工業機械人製造商庫卡(Kuka)。最近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經過精心策劃協調,暗中增持梅賽德斯-奔馳股份之後,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吉利的所作所為並不違反有關股東公開披露規定的法律條文,但的確違背了其精神。我試圖在較高層面向眾多客戶解釋這一交易的結構,但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之所以有興趣聽我的解釋,更多是純粹好奇吉利(以及它的銀行家和律師)做這筆交易時的膽量,而不是想了解自己投資一家海外上市公司能否複製吉利的戰略。

不過,儘管德國存在障礙,但一些國家對併購業務仍然是相對開放的,最明顯的就是英國。預計中國對英國工業技術公司的興趣將增加。舉例來說,對美國萊迪思半導體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的收購去年被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阻撓後,原本計劃從事這一收購的獲國家支持的私募基金幾乎立即轉身收購了英國半導體公司,而這中間沒有受到英國政府任何真正的反對或審查。

同樣還有其他已經經過嘗試和檢驗的選擇。居住在中國的擁有豐富經驗的銀行家、投資家羅喬(Jor Law)表示,“中國對以色列的深科技(deep tech)公司非常感興趣,這些公司走出以色列,將它們的技術商業化到更大的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市場”。從人均水平上看,以色列高質量創業公司的數量十分驚人。問題依然是,用如此多的現金追逐數量有限的公司,是否會迫使中國投資者支付更高的估值?羅喬說,“像Mobileye(最近被英特爾收購)這類以色列最好的科技創業公司估值已經非常高,來自中國的資金流有任何增加,都會將它們的估值進一步推高”。我們也親眼看到這一點,我們所知道的客戶和其他投資者,經常前往以列色的各個大學以及在這個被親切稱為創業國家裡的孵化機構。

一些中國企業願意並且有能力遵守規則

符合一定標準的被動股權投資,例如不享有董事或董事會觀察員權利的投資,將來還是會被允許的。當我向中國的投資人朋友提到對董事會席位的特別限制時,這條規則最常引起他們的笑聲。我們知道中國的風投基金並不需要一個董事會席位來實現它們的目標。中國投資者更願意採用非正式的操作,通過股權本身來尋找相應的誘因,以努力實現他們的目標。他們是那種到最後關頭才會通過董事會席位或其他合同條款來調用控制機制的投資者。

早先的法律草案對合資企業和戰略性技術的許可有嚴格限制,而這種合作常常正是中國的創業公司投資者努力尋求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來自美國主要科技公司的遊說似乎成功地施加了壓力,讓這類語言在最終法案中被刪除。美國公司有一種明顯的擔憂,它們擔心新規也會給獲取常規的商業許可和技術支持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我作為地區內部法律顧問,在美國一家科技公司的駐華辦事處工作多年,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規定甚至會對常規的跨境技術許可協議造成絕對的破壞。

對深度技術合作夥伴的審查過程——如果有的話——反而違反商務部現行的出口管制制度,這一制度雖然在並存的法規下已經被加強,但從歷史上說,它在鑒定和限制新出現的技術方面都是慢走一步。

不管怎麼說,如果雙方想一起做生意,而且所涉及的技術不在美國出口管制法的覆蓋範圍之內,那麼,希望律師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來安排投資和戰略性交易,使之符合新的要求。這類交易數量會下降,但不會停止。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新的規則仍會被視為達到了其目的。

一些創業公司將懼怕接受中國的資金

預計硅谷最好的創業公司會害怕接受中國的風險投資,即使這意味着放棄更高的投資估值。因為它們擔心會被某些商業機會取消資格,例如美國的防務合同競標。羅喬指出,“創業公司永遠需要新的資金來生存,它們不可以在資金來源上如此挑剔”。

對中國風投來說,將來的問題是它們能接受投資二線創業公司嗎?當然,許多中國基金已經習慣為這些硅谷創業公司的投資估值支付更高的溢價。但監管收緊帶來的摩擦總體上還是會有影響。估計像阿里巴巴這樣的戰略投資者在遇到“創建還是收購”這一老問題時會儘可能選擇把更多資金投向內部研發,甚至直接從國外招募人才,而不是到國外去投資。即使是這樣,在當前環境下也面臨著挑戰,馬雲收回他之前為美國帶去100萬個工作崗位的承諾就證明了這一點。

簡言之,針對中國對美國科技進行投資的新規將產生重大影響。但對資金充足並決心開發或收購技術的中國公司來說,我們的預期依然是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