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加劇南海緊張毫無必要2015-11-04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10月27日,美國海軍派出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某人造島礁12海里,進行以「航行自由」為名的巡航。卡彭特認為,毋須當面挑釁,採取不那麼對抗的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
- 美俄理應聯合反恐2015-11-03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敘利亞反恐之地不應成為美俄戰場。美俄一旦發生對抗,不僅會雙輸,而且將殃及全球。
- 網絡防禦的第一道(最後)防線2015-10-29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稱中美網絡協議已經失敗或許為時尚早。但這份語焉不詳的協議需要有具體的合作跟進,比如兩國CERT之間就合作達成一致。CERT是保護國家關鍵的信息基礎設施免遭網絡攻擊的第一(也是最後)的防線。
- 峰會增進合作開創未來2015-10-06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新成立的美中聯合工作機制,使網絡空間和南海的爭議問題得到部分解決。兩國首腦同意的49個合作新項目,將加強雙邊合作,增加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
- 處理南海紛爭需要大智慧2015-09-20
翟崑(Zhai Kun)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並不缺乏對南海問題的溝通,9月的習奧會很可能磋商南海問題。如果中國的雙軌思路能夠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結合,雙方就可以達成諒解,降低攤牌的機會。
- 戰略文化與南海爭端2015-08-31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分析了對菲律賓和中國來說南海戰略重要性與日俱增的歷史和政治背景。儘管兩個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立場對立,但合作的大門依然打開。
- 美日軍事同盟將走向衰亡2015-08-21
吳祖榮(Wu Zur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大多數日本人民的和平願望,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強勁勢頭,使強化美日軍事同盟無論如何都得不到支持。事實上,它們是同盟解體的先兆。
- 伊核協議彰顯國際政治新風向2015-08-20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主要大國、聯合國與伊朗近期達成的協議為解決地區衝突和國際問題樹立了典範。雖然美伊及一些中東國家內部還有猜疑,尚需做艱苦努力,但目前的成果表明只要各方懷有誠意,再複雜的問題也能通過談判解決。
- 日本刀的教訓2015-08-05
金瑩(Jin Y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副研究員
華盛頓對日本軍事力量的放縱說明美國好了傷疤忘了疼。對於日本的最終意圖,應該重新加以審視。
- 以公正名義打破中立2015-08-04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南海爭端中,美國言行不一和有違國際法準則的立場帶來誤解與猜忌,使該地區局勢升溫,並可能導致各方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 中美:落實伊朗核協議2015-07-31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儘管最近達成的伊朗核協議受到歡迎,為防止伊朗成為一個真正的核武國家,中國和美國仍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由於情況各不相同,伊朗模式並不適用於朝鮮以及其他地方的核擴散威脅。
- 伊核協議:「全球治理」新開始2015-07-28
楊潔勉(Yang Jiemian) 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隨着世界變得日益多極化,人們對新型大國關係和這種關係將如何塑造現代世界秩序開展諸多討論。最近伊朗談判的突破表明,新型大國關係構想正從文字變為現實。
- 桑帕吉塔氣田與南海和平2015-07-22
斯圖爾特•塔格特(Stewart Taggart) Grenatec創始人和負責人
作為南中國海短期內最有開發前景的天然氣田,桑帕吉塔氣田也許能為合作、和平以及中國在菲律賓附近的主權合法性提供解決方案。
- 改變對華政策:我們是否在自尋敵手?2015-07-10
傑弗里•貝德(Jeffrey A. Bader)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亞避免了大規模軍事衝突的發生。這既歸功於該地區多數國家成熟理智,注重經濟增長而不是一味算舊賬,也有賴於美國的同盟和美國的軍事存在遏制了軍事行為,為多數國家和人民提供了安全感。而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亞太地區大國之間實現了和解。
- 進步的代價2015-06-29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儘管美國政府沒有發明公開聲明,中國在美國聯邦人事管理辦公室日前遭黑客攻擊事件中仍然受到了牽連。它引發了對信息安全、經濟間諜和冷戰間諜的區別以及整個美中雙邊關係的一場大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