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爭端使中東局勢更加撲朔迷離2015-12-31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土耳其空軍擊落俄羅斯戰機不僅釀成俄土關係新爭端,也為中東問題火上澆油,全球和地區性大國以不同方式捲入其中,試圖重塑這個動蕩地區的未來。
- 國際金融反恐進入新階段2015-12-28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伊斯蘭國」控制石油天然氣、掠奪金融機構、洗錢等行為將嚴重干擾世界能源和金融等體系的正常運行。為此,國際社會如何有效展開合作,全面打擊恐怖分子融資,成為目前反恐鬥爭的重要課題和當務之急。
從加州到敘利亞2015-12-23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當前,要求最大限度減少恐怖危險的公眾情緒愈來愈強烈,這是促使美國重新評估其中東戰略目標的原因之一。其結果,是反恐戰爭統一戰線得到加強。
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南海仲裁2015-12-21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將西菲律賓海(南海)爭端訴諸法律束縛了菲律賓的手腳,並且,這一舉動忽略了不斷演化的現實和力量對比,特別是忽略了不斷升溫、模糊並轉變了盟友關係的美中博弈。這迫使小國不得不更加警惕,也導致了地區緊張和不穩。
中國抵制南海仲裁合理合法2015-12-14
王翰靈(Wang Hanl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仲裁無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由於南海問題錯綜複雜,以及該仲裁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它不但註定不能解決南海爭端,反而會使問題複雜化。
- 反恐必須發揮中小國家作用2015-12-04
吳祖榮(Wu Zur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尊重伊拉克、敘利亞等主權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其政治進程和發展道路,是發揮這些國家反恐關鍵性作用的基本條件。外來反恐軍事行動只有得到這些主權國家政府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沖繩美軍新基地危機凸顯奧巴馬「再平衡」戰略缺陷2015-11-30
何思文(Stephen Harner) 前美國國務院官員
在東京,安倍政府正在設計一個讓美國海陸空部隊自由使用的新基地。奧巴馬政府的目標是在東亞保持不可挑戰的軍事優勢,而作為目標一部分的基地建設已經加劇了整個地區的緊張。
- 國際恐怖主義的根源2015-11-27
金良祥(Jin Liangxia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伊斯蘭極端主義的主要根源,是沒有實現產生有意義就業的工業化、治理不善以及缺少地區協作。改變這一切首先取決於中東地區領導人和精英人士是否採取正確的政策,同時還取決於外部勢力是否真正幫助中東國家現實其變革目標。
南海仲裁和國際法的界限2015-11-26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馬尼拉提請的南海仲裁涉及「歷史性權利」的地位、這一水域某些地物的法律地位及相關海上權益,以及中國陸域吹填和執法行為的合法性。但似乎北京和馬尼拉都不會垂頭喪氣地離場。
一個峰會,兩齣戲碼2015-11-25
斯圖爾特•塔格特(Stewart Taggart) Grenatec創始人和負責人
剛剛結束的馬尼拉APEC峰會有兩面。在正式的一面,峰會同意有必要打擊恐怖主義、推動經濟增長、減少貧困和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而在非正式場合,美國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巨大政治鴻溝展露無遺。
國際反恐需要美國堅持戰略定力2015-11-25
傅小強(Fu Xiaoq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巴黎慘案充分說明,對美國和西方威脅最大的並非新興大國,而是發展壯大了的新型國際恐怖勢力。美國必須充分發揮超級大國的責任,認真思考和領導未來的國際反恐鬥爭。
- 南海不應成為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題2015-11-25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華盛頓把東盟防長擴大會政治化的舉動,不過是反映了挫折越來越多的美國不懂得如何與中國打交道。這一次,它在錯誤的場合採取錯誤的方法對抗中國,其結果對改善有關國家之間的關係毫無助益。
- 習近平講話折射國家安全觀多層內涵2015-11-23
溫冰(Wen Bing)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習近平訪美期間發表的一系列講話,折射了中國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安全政策和安全行為提供了重要窗口。
對巴黎恐襲的若干思考2015-11-19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要消除恐怖主義和暴力極端主義的滋生土壤,各國必須在政策上作根本的改變。消除貧困、現實全球均衡發展、加強全球治理機制的有效性和包容性、尊重人民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應該成為最基本的政策目標。
美俄不應開啟「冷戰橋段」2015-11-17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敘利亞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東戰略格局正由美國一方獨霸向美俄兩強共治過渡。但解決敘利亞危機,要靠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當前應雙軌並行,在強力打擊伊斯蘭極端組織的同時,為政治解決敘危機創造必要條件,平衡積極地對敘危機各方施加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