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以及影響拜登任期的國內因素2020-12-03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由於美國目前面臨諸多緊迫的國內問題,喬·拜登的關注重點也許不得不是國內政治,而非包括修復對華關係政策在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 與中國分裂還是對話?2020-12-02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拜登出任總統可以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去與中國就需要進行建設性接觸的問題展開直接和誠摯的對話。但是時間至關重要,如果拜登選擇以分裂而非對話的方式開始他的任期,要想改變航向就會立刻變得困難重重,甚至是不可能的了。
- 美對華政策走勢與中國的應對2020-12-01
吳白乙(Wu Baiyi)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
當前,對於兩國未來關係和世界走向,中美兩國都到了再度作出重大選擇的關鍵時刻。
- 穩定中美關係的路線圖2020-12-0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鑒於當前美國兩黨對中國的抵觸情緒,當選總統拜登不太可能改變特朗普對華強硬的根本宗旨。但如果拜登和習近平都投入適量政治資本的話,他們或許能夠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 大選後中美關係調整的空間與可能2020-11-30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近期內中美恢復戰略對話時機尚不成熟,但新政府上台後,雙方在共同關切的若干領域先接觸對話,並儘可能同步採取一些建立信任措施是有可能的。
- 中美關係:正視現實,知往鑒今,以啟未來2020-11-24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美關係始終存在着競爭成分,但也始終存在着合作的可能與必要。對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必過於悲觀。
- 美歐同盟關係難以恢復如初2020-11-24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拜登由於國內掣肘,不可能在對歐政策上有180度轉變。而經過特朗普政府四年風雨的洗禮,歐洲也意識到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 特朗普是拜登的一面鏡子2020-11-23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應認清特朗普執政四年的得失,以籌劃未來的治國理政之策。
-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2020-11-20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戰略方向有可能是「歐洲再平衡」,以修補被特朗普破壞的美歐關係。但這不等於美國的戰略重心會從特朗普時代的對華全面打壓完全轉移。
- 中國綠色發展與拜登綠色新政能否協調合作2020-11-2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拜登基於減排和能源轉型的政策目標與中國的綠色發展有相似之處,存在着與中國合作的機遇,也有潛在的挑戰。
- 從法國恐襲看中國的反恐經驗2020-11-19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政府通過融合性發展進行反恐的努力並未引起國際社會的應有重視。它卻代表一種值得關注的反恐思路。
- 相向而行,重建中美關係2020-11-19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政府換屆給了中美關係一次新的機遇,使雙方有可能聚焦合作,管控分歧,遏制近幾年關係不斷惡化的勢頭。但中美關係回不到拜登任副總統時的樣子,拜登任內的兩國關係將是合作與分歧共存。
- 中美之間需要一場「排干沼澤」行動2020-11-18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美關係即將進入又一個新階段,兩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儘可能恢復關係穩定,通過理智互動找尋一個有目標、有底線、有規則、有邊界的共處範式。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不應成為放棄未來的理由。
- 合作還是分裂?——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2020-11-17
傅瑩(Fu Ying)
放棄全球化將導致世界的碎片化和更多混亂,主流聲音是繼續推動、改進和完善全球化,這需要中美等大國的穩定合作。
- 大選後中美關係前景如何?2020-11-16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隨着拜登新政府為過渡做準備,太平洋兩岸的觀察人士都在思考美中關係的未來。新政府雖然有可能做出一些調整,但預計不會有大的實質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