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震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美國外交的道義基礎在新冠疫情中倒塌

2021-03-12

儘管在國際政治中談論道德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冷戰結束以來的美國卻為其外交政策築起了一座華美的道義大廈。在“人權”、“公正”等名義下,美國和盟友不斷對其他國家進行道德評判、指責、制裁,乃至以武力進行直接干涉。如今,這座虛幻的道義大廈正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轟然倒塌。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自詡為全世界“自由”和“民主”的燈塔。蘇聯的解體一度讓西方媒體和學界歡呼不已,飄飄然地認為這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並開始更加不遺餘力地向全世界輸出治理模式和政治理念。近年來,無論是發生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顏色革命”,還是中東地區“阿拉伯之春”,以及在中國香港地區出現的暴力抗議活動,美國媒體都無一例外地支持和叫好,一些政客甚至毫無底線地稱其為“美麗的風景線”。然而,面對去年5月底以來美國社會因弗洛依德之死而出現的抗議和騷亂,以及近期國會山發生的衝擊和佔領國會事件,當政者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鎮壓和清算。這難免會讓人懷疑,在同一個地球上,為何會出現兩樣的“人權”與“自由”標準?

除了對種族偏見和政治分裂的長期漠視外,美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也堪稱人類歷史上教科書式的失敗案例。根據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數據,截止3月3日下午,美國境內感染病例為28718025人,死亡人數高達516476人。無論是感染病例還是死亡人數,美國均高居全球之冠。作為一個擁有全球最完備醫療設施和最先進醫療技術的超級大國,美國卻創下了遠高於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疫情死亡記錄。筆者一位居住在紐約的美國朋友正是在這場近乎失控的疫情中不幸離去。傷痛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如果連對自己國內民眾的生病與死亡都無動於衷,又如何能使人們相信這些政客口中的“人權”不是為了選票呢?

事實上,自從去年2月1日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來,美國政客除了一味地抹黑和“甩鍋”之外,幾乎毫無作為。正是這種罔顧事實的虛偽的“人權”政策造成新冠疫情被政治化,在美國境內持續蔓延,並且引發了許多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浪潮。在2021年初佔領國會的運動中,就有許多極右翼勢力和極端種族組織參與其中。蘭德公司和反誹謗聯盟(ADL)等的研究也顯示,近年來,美國境內針對亞裔和少數族裔的仇恨犯罪明顯增多,本土極右翼勢力如今已經超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為最主要的本土恐怖活動威脅。

在國際上,美國的做法與其所宣揚的“人權”觀念同樣相去甚遠。在全球疫情最為兇猛的時刻,美國政府宣布退出致力於推動全球抗疫的世界衛生組織,並拒絕繳納拖欠的巨額會費。當新冠疫苗剛一投入使用,美國政府馬上通過了“美國人優先獲得疫苗”的行政命令,以確保“美國優先”。與此同時,美國的歐洲盟友們更是為了爭搶口罩和新冠疫苗而大動肝火。到目前為止,全球75%的疫苗都集中在10個國家,西方富國幾乎“掃光了全球疫苗貨架”,以至於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非盟輪值主席潘多爾不得不公開痛陳“疫苗民族主義”現象。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儘管這些西方國家自身在搶奪疫苗時不遺餘力,卻將中國和俄羅斯對其他國家的疫苗援助抹黑成“爭奪國際影響力”。

試想,如果一種被大肆宣揚的“人權”對內罔顧民眾生死,對外無視其他國家和民眾的苦難,這樣的“人權”意義何在?正如筆者在此前文章中所言,對於掌控國際主流話語體系的西方國家來說,在疫情問題上轉嫁矛盾和抹黑別國並不難,但這既不能消除其自身的歷史責任,更不能成為解決國內疫情的有效途徑。疫情總會過去,但我們卻不能不思考:疫情之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權”和國際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