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關係的新現實2015-09-23
韓磊(Paul Haenle)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
史安妮(Anne Sherman) 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
在美國開始總統選舉,並準備迎接中國新領導人的首次國事訪問之際,美中關係處在了重要的拐點上。
- 為何習近平與奧巴馬在美國必須交流傾聽2015-09-23
陳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國駐亞洲開發銀行代表
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國的訪問將使目前中美關係中所有不確定性都顯露出來。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深入交流將是合作的關鍵所在。
- 中美應先解決重要問題2015-09-22
包道格(Douglas Paal)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
在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如果美國人把注意力放在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網絡安全以及匯率市場的話,他們是錯把緊迫當成了重要。
- 新型中美關係需要遠見卓識2015-09-21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對中美兩國來說,政治家的才能和長期政治擔當在關鍵時刻是不可或缺的,上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係破冰以來的發展歷程一再表明這一點。華盛頓和北京必須展現超越性思維,擁抱實現雙方和平與進步目標的新型關係。
- 對中美首腦會晤之「四盼」2015-09-21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關係已超出雙邊範疇,日益富有全球意義。現實需要雙方圍繞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相互學習借鑒,不斷克服合作中的障礙。
- 中美相處需堅持以合作為引領2015-09-21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總的說來,中美關係共同利益大於分歧,習近平主席訪美將為雙方提供新的機會重新合作,照顧彼此核心利益,不讓分歧干擾兩國關係發展。
- 習近平主席將到訪:一樁深謀遠慮的事2015-09-21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如果能夠說服中國調整各項政策以更符合美國利益,同時又能讓中國保留面子並在國內宣稱獲得勝利,那麼這次峰會就是值得的,比不見面要好得多。
- 習近平國事訪問對美中關係寓意何在?2015-09-20
張傳傑(Chuanjie Zhang) 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
正值兩國關係趨緊之際,習近平和奧巴馬很可能利用這次會晤,彼此承諾開展穩定的、建設性的雙邊接觸,探索解決南海和網絡安全等分歧的途徑。
- 中美雙方應珍惜經濟的相互依賴2015-09-17
傅夢孜(Fu Mengzi)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一種密切的雙邊關係總伴隨着更多的分歧、摩擦與衝突,甚至包括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只要雙方從戰略高度與長遠角度面對,中美關係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 美國應牢記對華強硬與愚蠢的區別2015-09-1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政治選舉活動通常不是嚴肅討論複雜而微妙國際事務的適當場合。最近,在共和黨黨內初選階段,中國成為眾矢之的。但應該明白給人留下強硬印象和把外交事務徹底搞砸之間的不同。
- 道歉足夠了,真相還不夠2015-09-04
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日本70周年的紀念日快到了。這場戰爭在中國製造了數千萬受害者,在亞洲則可能有數億受害者。我本人就是戰爭受害者之一,只不過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我父母住在香港。
- 中國二戰閱兵只有大棒沒有胡蘿卜2015-09-04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不管勝利閱兵多麼令人不快,中國政府確實感到了日本首相安倍的怠慢。和三菱材料株式會社一樣,更多日本企業應該在中國經濟減速之前,通過對戰爭罪行的和解姿態來換取持續的經濟利益。
- 習訪給奧巴馬提供創造歷史的機會2015-08-28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為盡量不得罪國會的批評者,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大多延續了前任的糟糕做法,同時也加入自己的主張。為此,顧屏山先生提出了奧巴馬積極修正其路線的四點建議。
- 對北朝鮮怎麼辦?2015-08-2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在中國的學術和政治圈中,對北朝鮮的深厚情誼正在不斷流逝,這給了華盛頓說服北京改變其對朝政策的機會。
- 變量影響美國對華大戰略2015-08-21
趙蔚彬(Zhao Weibin)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主流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是制定美國對華大戰略的關鍵。今天,由於國內政治因素的負面影響,中美需要增加對話提高透明度,並以審慎的態度管控第三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