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永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關係逆水也行舟

2016-01-12

又是年終盤點時刻。評說中美關係好似中國的春晚節目,雖眾口難調,卻必不可少。許多國家,尤其中美兩國的政府、個人、智庫、刊物,觀察事物的出發點、角度和標準不盡相同,判斷自然各顯特色。然而,諸多評論中,筆者感覺到不少共同的東西:哪怕碰撞再多,博弈再深,緊張有多加劇,中美關係這艘大船,總能破浪前進。

China-US-relations.jpg

如今,關心中美關係走向的人多了,而且程度不斷加深。除了極個別國家,那種或親美、或挺中的界線模糊化味道越來越濃。亞投行的誕生頗為典型。眾多發展中國家積极參与在意料之中,但美國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傳統盟友都成為首批創始成員國,勸說、阻撓擋不住這些國家為了本國的發展利益而主動參與中國發起的公共產品建設。它們參與亞投行不等於去美國化,況且它們仍是世界銀行、IMF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傳統機構的主要成員,只是它們不再贊成非美即中那種清晰的界限罷了。在中美關係上,不能事事都聽美國的,更何況,美國對亞投行的立場在國內也飽受詬病。習近平主席訪美後,中英、中法、中德等關係的熱度上升足見一斑。

關心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卻更重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毫無疑問,TPP是部分國家為深化發展自由貿易而建立的高大上的貿易機制,或將成為未來世界貿易的標杆規則,任何國家,若想加入這個俱樂部,都必須首先達標。顯然,TPP多了些政治性,少了些包容性。“一帶一路”建設就不同了,它是中國和相關國家從基礎設施建設着手,確立共謀、共建、共享的項目。它符合各國國情和需要,實用而又包容,很容易使項目所在國看到實惠,其他參與國也得到道義和經濟上的利益。

辯論中美關係已成為常態,但要做塑造、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主人。今年以來,美國國內掀起的一波又一波中美關係大辯論,大致分為三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尼克松總統以來的美國對華政策已完全失敗,中國正在或已然成為美國的對手,而且是戰略對手。典型的言論是中美處於“互不信任的時代”,美國要修定“對華大戰略”等等,認為中國在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必須採取更強硬的遏制政策。第二種觀點主張維持接觸、競爭、規範和合作政策,尋求建立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經濟合作機制,南海問題不應成為中美新的冷戰或衝突摩擦點。第三種觀點是主張全面合作,中美雙方都應有足夠的戰略耐心,尋求更多有共同利益的合作點。第一種觀點明顯極端,但影響很大,誤導性強。第二種觀點是多數。第三種觀點有些理想化。中國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大辯論,對美合作是主流觀點,同時認為也要防範。但中國國內不少尖銳的觀點也不時出現,諸如中美戰略互疑論、美國對華遏制論和中美必有一戰論,等等。

中美兩國領導人敢於引導輿論,敢於利用和創造機會,在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中坦然面對挑戰,敢於逆水行舟。奧巴馬總統在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後,主動打電話肯定中國發揮的建設性作用。在巴黎協議達成前後,奧巴馬總統兩次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充分肯定和讚賞中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中共同的引領作用。習近平主席訪美成果累累,關鍵是確保了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正確方向。奧巴馬總統在與習近平主席白宮秋敘時表示要把平穩的中美關係帶給下一屆美國政府。兩國政府在通過做實事、搞合作,一點一滴地積累相互信任。

如今,名人、普通人、領導人、戰略家們正在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世界大勢在變,相互關係在調整,但千變萬化,中美相向而行應是不變的目標。在全球化和互聯時代,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局部戰爭不止、恐暴活動加劇、經濟復蘇乏力、自然災害頻生、和平受到威脅、發展遭到制約的全球性問題使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這些挑戰。世界上的許多事,沒有中美共同參與和有效合作,恐怕都難以辦好,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站在全球高度,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關係的內涵和意義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中美兩國人民,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中美相互適應,互留空間,管控分歧,多謀合作。這樣,中美才有希望,世界才有希望。中美兩國準備好了嗎?不搞兩國集團,但尋求同一個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共同追求的目標,這是兩國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