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輪美中峰會:機不可失2015-05-17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將於9月訪問華盛頓,這為兩國領導人開誠布公討論雙邊關係、相互投資及全球事務提供了重要機會。沈大偉在文中呼籲中國領導人行動大於口號,兩國領導人應交流對對方戰略意圖的看法,並有必要討論和摒棄錯誤認識,重振互信。
- 指導中美關係的原則2015-05-14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隨着中國的崛起,很多人都很關心中美關係會怎樣。俞邃闡述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新外交原則的適用性,認為這些原則可以指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
- 尋找中美日之間的共同點2015-05-13
金瑩(Jin Y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副研究員
中日美三國間的互助已遠遠超越政治成見的限制,資本、物資、技術和人員流動使三國聯繫愈加緊密。關注共同利益而不是搞制衡,才是三國和平與繁榮的關鍵。
- 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的影響2015-05-08
凱梅爾•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亞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對中亞地區的能源與運輸投資明顯然推動了區域一體化。但由於對北京外交政策目標缺乏了解、雙方存在歷史宿怨以及莫斯科對承認北京的重要作用十分敏感,中亞各國領導對中國仍然心懷擔憂和警惕。
- 必須給伊核協議的達成「點贊」2015-04-22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伊核協議談判取得的進展使全世界有了樂觀的理由。賀文萍特彆強調了美中兩國對談判的影響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 中國向西,印度向東2015-04-21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中國越來越多進入斯里蘭卡和南亞促使印度總理27年來首次出訪斯里蘭卡。印度最關心與所謂中國「珍珠鏈」戰略有關的安全問題。被美國某防務承包商杜撰出來的這個戰略,讓人懷疑中國欲在印度洋設立海軍基地。為緩和局勢,中印兩國必須包容彼此的海上利益。
- 兩極化比單極化和多極化都現實2015-04-20
閻學通(Yan Xuetong)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利用「綜合國力」公式,閻學通闡述了中國如何通過強化軍事、開放經濟和維護戰略夥伴關係使國力增強。出於安全考量,中小國家出現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趨勢,但這並不意味着會出現另一場冷戰。
- 不擴散合作助建美中「大國關係」2015-04-17
吳建民(Wu Jianmin)(Wu Jianmin) 前外交學院院長
最近就伊朗核計劃達成的洛桑協議,是國際社會經過12年多艱苦談判後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 深度介入台灣問題是美國負資產2015-04-14
吳祖榮(Wu Zur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美國對台灣的深度介入是美中關係的一筆負資產,尤其是考慮到1979年卡特政府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美國應停止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停止對台軍售和一切形式的官方往來,真正讓海峽兩岸人民自己解決政治軍事分歧。
- 危機管理與中美互信2015-04-09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之前的中美摩擦可能再次加劇,其中包括台海軍事化、朝鮮半島危機、東海和南海緊張,以及網絡安全。張沱生認為中美兩國應重新致力於避免衝突,加強並完善聯絡機制,加強調研,進行對話。
- 「一帶一路」,影響深遠的倡議2015-03-26
吳建民(Wu Jianmin)(Wu Jianmin) 前外交學院院長
「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44億人口,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舉措。由於中東和歐洲面臨社會、政治和經濟動蕩,中國邀請所有主要經濟體加入這一努力,以改善全球的基礎設施和貿易。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與世界密不可分,而世界的穩定與繁榮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 英國支持中國亞投行令效仿美國的日本騎虎難下2015-03-17
何思文(Stephen Harner) 前美國國務院官員
英國忤逆美國,與中國共同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BB)。澳大利亞和韓國等其他國家也決定無視美國的反對,加入了亞投行。這也許動搖日本對自身地位,甚至對日美同盟可靠性的信心。
- 「一帶一路」不是另一個馬歇爾計劃2015-03-16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雖然一些人把「一帶一路」戰略看成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但兩者有很大不同,所以沒有哪個國家能主宰它的進程。通過在亞投行增加機構透明度,減少中國份額,向外國人提供更多領導職位並採納國際標準,可以更好地減少猜疑,建立信任。
- 美中關係的未來2015-03-10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世界面臨的挑戰,不是由於國家間實力的轉換,而是政府權力的分散。約瑟夫·奈強調,對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來說,美國要避免把遏制當成戰略,而中國必須接受美國在西太平洋存在的合法性。
- 崛起的中國不會謀求霸權2015-03-04
吳祖榮(Wu Zur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中國的崛起讓一些人懷疑中國影響力的目的。作者澄清對有關中國採取「秘密戰略」取代美國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的猜測,並回顧了以合作為主的中美兩國複雜的歷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