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北京如何應對美國戰略優勢

2016-06-21

近年,美國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來保持其在東亞和西太平洋的戰略優勢。這些行動不少疑似是遏制政策,用以對付中國日益增加的經濟、軍事實力,及由此產生的越來越強的地區影響力。美國軍事力量在20年空缺後重返菲律賓,以及奧巴馬政府在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領土之爭中偏袒馬尼拉,或恐就是最明顯的體現。

02-2-624x355.jpg
奧巴馬政府對亞洲的“再平衡”或“支點”的外交政策已被廣泛解釋為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

而美國加強與日本、韓國的雙邊安保同盟,將其範圍從傳統的關注自身防衛擴展到應對更廣泛的“地區突發事件”,亦是同樣目的。布殊和奧巴馬政府加強與印度的戰略合作也是如此,此舉導致美國對印度越來越多的武器出口。最後,遏制政策的最新外交跡象,是上月奧巴馬總統訪問越南,解除了長期的對越武器禁運。

02-3-624x440.jpg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是一個在12個環太平洋國家之間,包括美國和日本,提出的貿易協定,其目標是降低貿易壁壘、促進投資。(中美聚焦網圖表)

 

02-4-624x440.jpg
"一帶一路"呼籲建立一條包括貫穿中亞、西亞、中東和歐洲的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內的陸上經濟帶,和一條連接中國沿海地區到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中美聚焦網圖表

除了外交手腕,美國在軍事領域同樣活躍。美國海軍軍艦出現在南海,表面上是維護航行自由,但被解讀為向中國領導人發出信號。布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儘管主要是針對捉摸不定的朝鮮政權的行為,但至少它的次要目標也是中國。

而北京對美國的行動並非只是被動觀望。相反,它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一個行動是嘗試在東海建立防空識別區。不出所料,美國及其主要盟友在不通知中國當局的情況下實施了軍事飛行,以表達對防空識別區的無視,但建立這一外交立場是重要的,它有可能讓其他更為中立的國家最終遵守中方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似乎考慮在更為動蕩的南海採取同樣措施。

在試圖影響關鍵性戰略國家方面,中國對美國寸步不讓。中國意欲緩解與印度的緊張,解決了與印度的一處邊界糾紛,並倡議兩軍司令部建立熱線,以降低出現偶發事件的危險。兩個亞洲大國間的貿易繼續擴大。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2015年雙邊貿易額超過800億美元。

中國甚至盯上美國一些正式的安全盟友。不僅與韓國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不斷增加,中國還巧妙利用了韓國與美國主要東亞盟友日本的歷史宿怨。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去年夏天,韓國總統朴槿惠無視美國的意願,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二戰戰勝日本70周年紀念活動。朴槿惠不但參加了紀念活動,而且還是特殊貴賓,坐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身邊。另一邊貴賓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毫不奇怪,北京試圖加強與莫斯科的關係,作為對抗美國亞洲優勢戰略的一部分。這一方法收效有限,但隨着華盛頓在中俄領土附近加緊軍事介入,莫斯科與北京的政策協調跡象也越來越多。

中國採取了兩項措施,顯示其開始轉守為攻。中國正計劃在太平洋首次布署彈道導彈潛艇,這是北京軍力布署的一次重大改變。到目前為止,中國領導人一直滿足於陸基和純粹的第二次核威攝打擊。將部分戰略武器布署在潛艇上,既可提高核威攝能力,也可以製造對第一次打擊能力的恐慌(雖然遙遠)。

中國進攻的、非完全防禦性戰略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其在拉丁美洲的外交和經濟(可能還有戰略)滲透力日益增加。2015年春,李克強總理高調訪問幾個主要南美國家,就是這一意圖的有力象徵。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資產的投放。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北京還為拉美各國政府提供了數百億美元貸款。

華盛頓顯然對這種經濟策略可能產生的影響感到擔憂。2015年3月,奧巴馬總統作了一個讓多數觀察家大跌眼鏡的宣布,他宣稱委內瑞拉左派政權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令專家費解的是,此舉緊隨奧巴馬對古巴的政策合解,而以往奧巴馬(及其前任)政府,都把委內瑞拉政府的行為看成是麻煩,而不是威脅。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一個重要動向是在1月,當時中國政府同意了給委內瑞拉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以幫助消除全球油價下跌對該國的影響。另外,3月份有報道說,中國將為加拉加斯提供50億美元貸款,這將使貸款總額達到450億美元。奧巴馬的宣布也許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它看上去更象是美國對其西半球傳統勢力範圍的強調。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不想成為美國優勢地位的被動受害者。北京或許在與美國的地緣政治權力鬥爭中處於下風,但它還是有牌可打,而且它全力這麼做。華盛頓也許會發現,它在東亞保持優勢地位的努力,比它所預想的更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