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鄭羽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從普京訪華看中俄關係

2016-07-07

2016年6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北京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正式訪問。這是雙方實施例行首腦會晤以來時間最短的一次,但賓主雙方發表的各項文件還是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來,2016年中俄兩國首腦會晤應該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例如慶祝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20周年,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但客人行色匆匆,這反映了普京政府不利的內外處境。

從與外部關係看,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與歐盟國家不僅不斷深化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而且開始在國際事務領域孤立俄羅斯,將俄羅斯踢出八國集團,在聯合國拒絕俄羅斯的《反恐議案》並拒絕在該領域與俄羅斯合作。俄羅斯在敘利亞耗資巨大的空襲行動,只是在軍事上挽救了岌岌可危的阿薩德政權,但沒能打開與美國和歐盟在反恐領域合作的大門,因而也未能達到與西方緩和關係的目的。

此外,西方在20國集團框架內排斥與俄羅斯的對話,同時加強俄羅斯周邊北約國家的軍事部署,不斷舉行各種軍事演習。奧巴馬政府制定的2012-2020年四階段歐洲反導計劃得到相關東歐國家的密切配合,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東北亞地區,美韓兩國鑒於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再度出現,正抓緊磋商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做法,被國際社會眾多國家理解為純粹的侵略行為,使其國際形象大為受損。可以認為,俄羅斯正處於蘇聯解體後最惡劣的安全與外交環境之中。

從俄羅斯國內情況看,儘管普京個人的支持率有所上升,但國內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的勢頭難以改變。2015年俄羅斯GDP按可比價格計算下降3.7%,按美元計算下降35%。由於油價下跌導致外匯儲備不斷減少和經濟大幅縮水,俄羅斯領導的在2015年1月正式啟動的歐亞經濟聯盟出師不利。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統計,歐亞經濟聯盟2015年內部貿易額與其前身歐亞經濟空間2014年的數據相比下降約25%,而且貿易結構中原材料比重上升,工業製成品比重下降,相互投資嚴重萎縮。同時,俄羅斯為支撐烏克蘭東部軍事形勢和援助東部地方武裝也花費不小。俄羅斯經濟捉襟見肘,而且看不出近幾年可以復蘇的跡象。這些使普京執政集團甚為焦慮。

在這種國內外背景下,普京此次訪華肩負着多重目的。其一,與中國聯手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例如批評美國為謀求國際霸權而濫用武力,破壞國際法,從而扮演維護國際道義的角色,洗脫自己“侵佔克里米亞”的不良名聲。發佈《中俄關於促進國際法的聲明》意圖就在於此。

其二,面對北約各國加強軍費開支,特別是在中東歐與東北亞加緊部署和計劃部署各類反導系統的現實和前景,俄羅斯感到了空前的安全壓力。但在經濟一片萎靡之下,它已經沒有能力在導彈防禦與突破領域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因此,普京希望與中國聯手對美國的行為施加國際壓力,儘可能地阻止其計劃,因而雙方發表了《中俄兩國元首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

其三,擴大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特別是爭取中國的經濟援助是普京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2014年4月西方國家開始對俄經濟制裁後,中國不僅表示反對,而且不斷給予俄羅斯經濟援助。例如,華爾街中文網2016年4月30日報道稱,在短短一周時間內,中國為俄羅斯提供了多宗貸款援助,其中包括修建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鐵、液化天然氣項目、遠東農業發展項目,還包括一些金融和石油方面的合作,總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此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大小經濟合同與協定30餘個。

就目前的形勢看,俄羅斯比中國更願意在國際事務中採取強硬的反美立場,中國實際上是一個跟從者的角色。這一點,可以從中共黨代會報告的國際部分和每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少提到多極化和改造現有國際秩序得到證明。但美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給中國施加的壓力,使中國政府不拒絕藉助俄羅斯的力量謀求某種戰略平衡。因而,中俄兩國這種安全政策上的合作與軍技合作還將持續。

中國國內經濟界和學術界都有觀點主張對俄經濟援助要謹慎和量力而為。他們對俄羅斯的還貸能力和獲得貸款後對中國開放合作機會的能力與誠意有所質疑。但應該看到,中國的援助既是經濟投資,也是政治投資,一個垮掉的俄羅斯是無法分擔中國的國際壓力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對俄援助的政策仍將繼續。

中國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貿易量和科技含量萎縮,中俄經貿合作對中國的經濟意義其實而在縮小,它實際上承載了更多的政治意義,即讓俄羅斯不能公開反對中國的中亞政策和在原蘇聯地區推進“一帶一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