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炒作藝術2019-07-03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
在股市飆升和失業率處在50年最低水平的蒙蔽下,很少有人敢於挑戰美國的經濟政策是否明智。但我們必須對特朗普經濟學做出更具批判性的評估。
當交易藝術造成混亂2019-06-18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對堅守高地的外交人士來說,特朗普總統在貿易問題上的幼稚想法有可能是一個機會。
中國為何不會在經貿談判中輕易妥協?2019-05-2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承受必要代價的決心。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軟實力2019-05-09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現政府中的許多人認為公共外交無關緊要,各國的合作是出於自身利益。但這種看法漏掉一個關鍵點:合作存在一個程度問題,影響這種程度的,是吸引力或厭惡感,而不是武器和制裁。
伊朗核協議:美國、中國和伊朗的三角戲2019-05-0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從5月份開始,白宮希望中斷伊朗的石油出口。然而,任何對穩定的破壞都有可能適得其反,並且給美國、中東和全球前景帶來長期傷害。
法德緣何要建立「多邊主義聯盟」2019-04-30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單邊主義是新形勢下霸權主義的新變種。法德欲借「多邊主義聯盟」聯合更多國家應對單邊主義挑戰,維護自身利益和全球治理體制。
歐洲的特朗普式對華立場2019-04-12
尼古拉·卡薩里尼(Nicola Casarini) 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歐洲在對華立場上出現了分裂。雖然大多數歐洲國家形成了一種新的特朗普式對華立場,但羅馬的民粹主義聯盟卻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敞開懷抱。
特朗普「否決政體」的憲制危機2019-04-03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特朗普發佈緊急狀態令的真實原因,是他的「美國優先」與民主黨的「普適人權」之間出現對立,這種價值分歧傳導到了美國的行政立法關係之中。
中美貿易戰緩解,但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2019-03-05
斯蒂芬·納吉(Stephen Nagy)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副教授
特朗普政府的談判套路向來是先讓緊張局勢加劇,然後再同意稍作改變。我們對中美貿易談判結果的預期也應該如此。
特朗普政府搞砸美歐關係2019-03-04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朗普主義」攪亂了正常的世界秩序和國際準則,使歐洲國家利益受損,尊嚴蒙羞。
特朗普2019年國情咨文:貿易上強硬,安全上靈活2019-02-1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特朗普的第二次國情咨文演講顯示他決心推進「美國優先」政策,尤其在貿易和安全領域。其戰略的關鍵要素,是明顯傾向於用實力和地位優勢達成雙邊協議與和平。
特朗普主義中的孤立主義傾向2019-02-02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的「不靠譜」外交政策,實質上暗藏着一個商人政治家的邏輯和精明。但其孤立主義命運如何,取決於他的團隊與國會兩黨建制派的博弈和客觀的國際戰略形勢。
美國應該架橋,而不是築牆2019-02-01
帕特里克·孟迪斯(Patrick Mendis) 哈佛大學副研究員
什麼時候「牆」發揮過作用呢?
特朗普時代以「大國對抗」為美國外交政策核心2019-01-31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華盛頓正在着重表達一種新的不詳主調。
舊原則將誤導特朗普對非新戰略2019-01-09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如果繼續死抱「美國利益優先」的舊原則和冷戰舊思維,則「繁榮非洲」的說法恐難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