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中導條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2018-12-13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總統用退出《中導條約》造勢,目的就是要讓中國受限於《中導條約》,抑制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威懾力。
民主黨奪回對眾議院控制影響幾何?2018-11-27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期選舉結果對特朗普的掣肘將主要表現在美國國內問題上。
世界貿易組織面臨風險2018-11-2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Group創辦人
過去兩年,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以及美國的安全盟友發起了貿易戰。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未聯手反對的情況下,它的下一個目標將是WTO。
美國正在尋求中美關係的新範式2018-11-22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戴安娜·梁(Diana Liang) 布魯金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儘管美國兩黨都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特朗普與習近平的協議不會持久2018-11-22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軍事緊張局勢的日益加劇使得中美貿易爭端更加難以解決。
特朗普如何在幫助中國2018-11-06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雖然特朗普總統可能認為他對中國的襲擊讓中國受到了傷害,但事實的確是美國與中國進行貿易所付出的任何代價都遠不及它所得到的好處。
中日合作對沖特朗普帶來的影響2018-11-06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份在北京與習近平主席的會面令人耳目一新,但現在稱這一幕是為尚未解決的海上領土緊張態勢遮羞,還是揭開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都為時過早。
中國為何不應等待特朗普下台的三個原因2018-11-05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對於中國來說,雖然等待特朗普政府下台從而與新一任美國總統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或許是比較簡單的方法,但這並不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從諸如國家補貼、知識產權、法律對等等改革議題,到加強中美兩國關係,等待帶來的風險顯然高過回報。
唐納德·特朗普體現我們的時代精神2018-10-24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即使最終失敗,特朗普也會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成為一位真正歷史性的總統。
特朗普的演說令人困惑2018-10-1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給人印象最深也令人最困惑的,莫過於對全球主義的否定和攻擊。
馬哈蒂爾批評特朗普2018-10-18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聯合國大會開幕以來,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亞洲政策以及他的個性行為一再提出尖銳批評。
美國讓中國獨擔全球發展責任2018-10-08
扎克·蒙塔古(Zach Montague) 《紐約時報》新聞助理
華盛頓對自己曾經扮演的全球穩定守護者角色突然懷有敵意,引來人們對國際秩序將會如何演變的疑問。本周,特朗普在聯合國抨擊多邊外交和全球合作,而未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繼續踐行着這些理想。
特朗普認為與中國的貿易戰是雙贏2018-10-08
德魯•湯普森(Drew Thompson)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訪問研究員
要麼是中國修訂產業政策,允許美國企業互惠進入市場,要麼是關稅使美國企業脫離中國,把製造業帶回美國或者從不會對美國安全構成長期威脅的國家進口產品。
特朗普令人費解的貿易戰終結遊戲2018-10-08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詹姆斯·諾爾特認為,特朗普通過貿易戰向中國尋求的是管理貿易,而不是自由貿易。遺憾的是,美國和日本上世紀80年代精心制定的「管理貿易」解決模式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