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日合作對沖特朗普帶來的影響

2018-11-06
c.jpg

看到太陽旗在天安門廣場飄揚,攝影師鏡頭中毛澤東的肖像在背景中若隱若現,真是既諷刺又安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份在北京與習近平主席的會面令人耳目一新,但現在稱這一幕是為尚未解決的海上領土緊張勢態遮羞,還是揭開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都為時過早。

當前,僅僅是美國政府在政治上的不可預測,加上全面貿易戰的威脅,就足以解釋為什麼北京和東京都想緩解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並開始對話談判。考慮到這兩個東亞強國之間的歷史分歧和近年關係的緊張,只能說是特朗普船長讓船隻劇烈搖晃,才把中國和日本推向了對方的懷抱。這當然不是充滿愛的擁抱,而是防止跌倒的對沖,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或如布魯金斯學會的喬納森·波拉克所說,中國和日本將得益於美國經濟民族主義的“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d errors”)。

美國總統特朗普拙劣的“美國優先”還不算最糟的。畢竟,大多數國家都堅定地尋求國家利益,即使它們假裝不是這樣。問題在於,在運轉失靈的白宮,越來越沒譜的唐納德·特朗普的心血來潮似乎大過國內和國際問題。他的政府對撕毀由來已久的外交、經濟、軍事安排與協議似乎有一種充滿惡意的快感。這不僅僅是總統缺乏外交手腕,而是肆意的破壞,是很少或者完全不在乎其行為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其中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是讓中國和日本走到一起來緩解毫無必要的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這是一場想法愚蠢、沒有贏家的貿易戰,經濟繁榮將遭受打擊,唯一亮點就是北京和東京再次對話。

特朗普也許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名義進行他的好戰外交,但它也預示着戰後國際秩序的終結。在這個秩序中,美國曾為貿易和外交確定基調、規則和標準。加拿大和墨西哥一直是讓特朗普大為光火的對象,同時他也指責北約、非洲大陸、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國。雖然安倍多次低三下四地到美國拜會特朗普,先是到特朗普大廈,之後又到白宮和海湖莊園,但特朗普並沒有讓這位示好者免受美國經濟民族主義的蹂躪。日本同樣受到了關稅的打擊。

安倍不尋常地試圖鞏固搖搖欲墜的日中關係,這種做法必須放在以上背景下來理解。他一向用沒落的冷戰思維堅守自民黨長期以來的慣例,這種慣例始於他的祖父岸信介掌權時期。岸信介曾被指控為戰犯,後來成為熱心的對美合作者。特朗普枯木生花一般將朝鮮納入外交遊戲,無意中動搖了安倍“我們與他們”的世界觀。

安倍與美國建立特殊關係的嘗試基本上未能得到回報。萬一美國不再支持他,那麼軟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又能有什麼損失呢?安倍帶着一絲絕望奔赴北京,像是去與一個並不很想認真交往的人調情,為的是贏回那個你渴望全心全心在乎你的人的注意。

儘管如此,這次倉促的峰會還是有一些收穫。據《中國日報》報道,約有500名日本企業家隨安倍前往北京,簽定了價值18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雙方都把基礎設施投資視為減少特朗普政策破壞性影響的一種手段,儘管日本對擴大汽車銷售的興趣要大於投資習近平主席自我炫耀的“一帶一路”計劃。

習近平表示中日關係的這一轉折標誌着一個“新的時代”,安倍則將其描述為“開啟了新的關係”。雙方都是客氣的老生常談,但安倍晉三的話很空洞。他的領土主張和歷史激進觀點並沒有改變,因為幾天之後,他就在富士山附近的別墅拉攏印度總理莫迪對沖中國,並指責韓國提出慰安婦的歷史遺留問題。給人的感覺是,他真的寧願在佛羅里達陪特朗普打高爾夫球。

從長遠看,中國和日本修補關係對美國來說並非壞事。事實上,如果緊張加劇,日中兩國在有爭議水域的意外碰撞有可能導致軍事衝突,衝突擴大成為一場毀滅性戰爭將削弱美國,也會帶來破壞世界經濟的附帶傷害。因此,此次峰會是從懸崖邊後退的有價值的一步,它需要在外交上加把勁。《中國日報》總結說,每當疾風暴雨使中日關係面臨沉沒威脅的時候,中日兩國就必然找到方法“讓它們的關係回到正確的航向上來”。

領導人應當是表率,但就中日關係來說,他們還在跟着民間的潮流走。日本對華貿易規模巨大,而且雙方那些無名的草根大使為彌合兩國間的分歧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中國赴日本的遊客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他們每年為日本經濟注入數百億美元。

促使北京對日本寬容的另一個動因,雖然深藏不露但卻來自高層,那就是中國自毛澤東去世以來推動“合作共贏國際環境”的外交傳統。或者正如《南華早報》標題引用的鄧朴方在2018年9月16日的講話:《鄧小平的兒子敦促中國“認清自己的位置”,不“稱霸”》。正是這種永恆的智慧幫助中國走到今天。在這個“稱霸”的政治時代,它似乎格外適用。如果中日雙方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過分拔扈,它們就能經受住肆無忌憚的特朗普掀起的任何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