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為何不應等待特朗普下台的三個原因

2018-11-05
a.jpg
圖片來源:新華社。

特朗普政府在貿易議題上的霸凌與無知態度在北京遭遇了冷遇。對於任何人來說,他們都不應感到意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宏偉暢想是締造一個“新型大國關係”,這種關係包含相互尊重與合作。對於中國人來說,顯而易見他們的替代選擇是等待特朗普下台,屆時與(讓我們暫且假定)新一任美國總統在三年內達成一份協議。雖然這種選擇充滿誘惑性,但它卻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原因如下:

首先,雖然特朗普在美國貿易赤字問題上氣勢洶洶、大放厥詞,但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美國的赤字規模既非他鼓吹的那麼大,也非他鼓吹的那麼重要,而與中國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還應涵蓋很多其他組成部分,如國家補貼、知識產權和法律對等等議題。在這些領域進行改革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而從表面上看習近平在其讓市場在中國經濟中扮演“決定性角色”的承諾中已經着手在以上領域推進改革。中國沒有理由不把與美國的貿易協定作為借口來進一步推動改革,令國有企業擺脫多年來一直依賴的輔助輪作用。這正是中國在加入WTO之前啟動大規模改革浪潮的主要內容。眼下,一波新的改革浪潮或許可以成為中國亟需的刺激全要素生產力增長的推動力,而根據一項調研,這種全要素生產力的增長正是推動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因此,從理論上來看,與美國達成一份新的貿易協議的確是中國所需。

第二,特朗普並不遵守紳士之間的昆斯伯里侯爵規則,在他的遊戲規則里似乎沒有什麼禁止使用的伎倆。自從中國未能與美國達成令他可以向選民吹噓實現了其競選承諾的協議,特朗普政府就開始拼湊一份“中國罪過”書。這種傾向在副總統邁克·彭斯近期的演講中顯露無疑,而這僅僅是開了一個頭。這種傾向非常令人不安,因為它很可能嚴重破壞中美兩國的整體雙邊關係,不僅僅是特朗普剩餘任期內的中美關係,還會影響到未來幾十年的中美關係。特朗普從未在諸如人權或台灣獨立等議題上表現出興趣,除非這些議題能夠成為幫助他實現其他更大目標的手段。但眼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謀劃以激進的方式重新探討美國對台政策現狀的相關人士(以對華鷹派約翰·博爾頓為首)並不這樣認為,而那些受意識形態驅使的參議員們也並不這樣認為,這些參議員希望可以對中國新疆的中共官員實施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案(Magnitsky Act)。對於中國的領導者而言,這兩項議題無疑都觸及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但也都很有可能以損害兩國正常關係的方式進入美國主流政治話語體系。如果上述情況能夠因為達成貿易協定而避免,讓美國意識形態人士有時間聚焦其他議題,那麼等待的風險其實大於丟臉或無法保護各種特殊利益集團(如國有企業)。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現在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將給習近平和特朗普爭取至少兩年、甚至六年的時間,來以建設性的方式共同切實推動細化“新型大國關係”。與很多前任以及幾乎所有潛在繼任者都不同的是,特朗普並非華盛頓特區智庫中常見的那種執着於意識形態的人,對於這些人而言,平等、尊重和對等都是不受歡迎的詞彙。特朗普對待朝鮮甚至盟友韓國那種令人耳目一新、注重實際的立場都顯示出美國和中國攜手合作積極改變國際體系、化解夙願、或許甚至令美國駐軍重返家園的潛在可能性。這顯然符合中國的利益,並很可能令習近平收穫一份似乎令他心心念念的高級別外交勝利。至少,這會令中美兩國日益顯著的“負和遊戲”重回“正和”軌道。如果我們可以更樂觀地說,這或許會令中美兩國關係重新煥發生機,確保下一代人可以享受和平。

現在要想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前達成協議已經為時太晚,因此在11月底召開的G20峰會上達成協議應當成為雙方目標。任何協議都會伴隨着短期陣痛,但對中國的長期經濟利益而言,對中國保護自身核心主權議題的承諾而言,對中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夢想而言,這種犧牲實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