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特朗普2019年國情咨文:貿易上強硬,安全上靈活

2019-02-19
a.jpg

在上周二的第二次國情咨文演講中,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強調他在經濟議題上的堅定立場。同時,在安全領域他也打開了新空間。出於對自己達成交易能力的自信,及與地區領導人建立的私人關係,他似乎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與朝鮮領導人舉行第二次會晤推進半島無核化的前景感到樂觀。他決心將美國從無休止的戰爭中解脫出來,並為棘手危機找到政治解決方案。但這種決心有待考驗。

贏得好的貿易協議

自去年1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G20峰會期間特朗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決定休戰以來,兩國已舉行多場高級別磋商,以達成協議結束這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貿易戰。緊張的談判節奏——1月初在北京舉行第一輪,1月底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意味着雙方顯然想在3月1日90天休戰期結束前達成協議。特朗普也表達了他本月與習近平會晤的意圖。

中國的初步妥協或許值得特朗普吹噓。北京恢復進口美國大豆,取消對進口美國汽車和零部件的額外關稅,並承諾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能源和製成品。他在2018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將中國描述為挑戰美國利益、經濟和價值觀的對手,2019年的演講則聚焦於中國的經濟威脅。這不意味着態度軟化,而是一次解決一項問題的戰略。

在演講中,特朗普堅稱他將扭轉“數十年來的災難性貿易政策”。雖然他點名批評中國瞄準美國產業,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工作崗位和財富,但他認為此前的美國政府該為此負責。儘管他能強逼中國做出初步讓步,但他所要求的切實結構性改變或許難以實現,因為這與中國國有經濟和北京渴望成為技術大國的根本原則相抵觸。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阻止中國投資特定領域,也會阻礙中國通過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來減少貿易失衡。此外,歷史性減稅和放鬆監管能否吸引更多企業將生產轉回美國也有待觀察,尤其考慮到工資、基礎設施、物流以及和出口市場貼近等其他因素。

對政策連續性的擔憂也讓投資者感到緊張。例如,雖然早該對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更新,但將其稱為“歷史性貿易昏招”和“災難”意味着要全盤改變。這可能影響交易供應鏈和長期投資。此外,加拿大和墨西哥會否毫無抵抗地認同全盤改變也有待觀察,而在爭議性議題上缺乏妥協可能阻礙談判。雖然利用優勢地位進行談判是有利的,但貿易談判中的高壓可能引起長期夥伴的不良反應,降低有效達成令各方滿意協議的機會。

為貫徹促進自由且公平貿易的理念,特朗普要求國會批准《美國對等貿易法》。這將允許美國反制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不公平關稅的行為。這種隨時準備報復的姿態可能會嚇阻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加征過度關稅。

特朗普還表達了希望與國會合作通過基建法案的意願,該法案將包含對尖端產業的資金支持。這將給這個國家陳舊、破敗的基礎設施帶來亟需的修繕,還可以提高美國競爭力,尤其是在高科技和軍民兩用領域,中國正在這些領域快速追趕,甚至發展出了競爭優勢。重振美國製造業和基礎設施能力還將令美國可以更好地利用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建設熱潮。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

在貿易問題上展現韌性的同時,特朗普在安全問題上展現了靈活性。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特朗普應當為釋放美國人質、暫停核試驗和導彈試驗一年以上、避免與擁核平壤爆發戰爭而獲得褒獎。他沒有提及極限施壓政策,也沒有對2月27日、28日在越南與金正恩的第二次會晤表現出樂觀。

特朗普還堅持其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據傳該決定是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去年12月辭職的重要原因。同樣,特朗普還提到實現阿富汗政治和解的緊張談判(包括塔利班在內)。他說:“偉大的國家不打無休止的戰爭。”美國作為能源凈出口國地位的崛起是否促成他決定減少美軍在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的存在仍不得而知。

不過,特朗普的其他表態攪亂了全球安全秩序。他聲稱要比競爭對手俄羅斯和中國“更多支出、更多創新”,這可能導致軍備競賽。退出《中程核武器條約》可能引發其他武器控制體系的連鎖反應。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出台新制裁措施可能削弱勸說德黑蘭放棄開發核武器的努力,並導致美國和歐洲、中國、俄羅斯關係緊張,後者仍堅持奧巴馬政府支持的伊朗核協議。出於有原則的現實主義考慮,美國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這使其與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和聯合國的關係令人擔心。承認胡安·瓜伊多為委內瑞拉臨時總統,進一步使國際觀點兩極分化,美國此舉還被視為給予政變合法性。最後,要求北約盟友增加防務開支也令一些歐洲夥伴不安,並被亞太條約盟友看在眼裡。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第二次國情咨文演講顯示他決心推進“美國優先”政策,尤其是在貿易和安全領域。其戰略的關鍵要素,是明顯傾向於利用實力和地位優勢達成雙邊協議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