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正在尋求中美關係的新範式2018-11-22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戴安娜·梁(Diana Liang) 布魯金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儘管美國兩黨都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 特朗普與習近平的協議不會持久2018-11-22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軍事緊張局勢的日益加劇使得中美貿易爭端更加難以解決。
- 不會有新的冷戰!2018-11-22
楊潔勉(Yang Jiemian) 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中國、美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都不會允許出現一場新的冷戰。
- 防止中美冷戰為時未晚2018-11-2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一種令人不安的共識正在戰略界迅速形成:美國和中國正走向長期地緣政治衝突。裴敏欣認為,這兩個國家可能再也無法恢復建設性接觸,但它們也許能避免一場破壞性冷戰。
- 中美在全球化時代的「大國競爭」2018-11-16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重提「大國競爭」並將中國定位為「主要競爭對手」,但是應該看到,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國競爭與歷史上所發生大國競爭並不一樣,兩者之間存在許多不同。
- 不是冷戰,是混亂2018-11-16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出現一場雙方劃分勢力範圍並在兩極秩序中你爭我奪的冷戰,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克里斯托弗•麥克納利認為,更有可能出現的是一種混亂。
- 中國與東盟攜手建立互信關係2018-11-13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經歷多年的爭論和猜忌,中國與東盟最近完成了首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海上聯演。這些事件的發生證明中國與東盟關係正在更大範圍內發生變化。
- 合作對抗的中美關係2018-11-13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雖然有些人希望重點關注中美之間的新冷戰敘事,但這個概念有誤導性。
- 美國中期選舉與中美關係新「常態」2018-11-13
黃靖(Huang Jing)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學院教授
中美兩國能最先有效解決好國內問題和矛盾的一方,將成為中美關係以至整個世界發展方向的引領者。
- 菲中領導人馬尼拉會晤要點2018-11-0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11月對馬尼拉的訪問標誌着菲中關係的又一個轉折點。這次訪問將為過去兩年朝着管控分析、建立信心,以及拓展經濟、安全和民間交往不斷升溫的雙邊關係收官。
- 美國必須跟上盟友的步伐2018-11-09
琳賽·福特(Lindsey Ford)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就在美國繼續試圖對朝鮮施壓之際,它的地區及國際盟友卻另闢蹊徑,其中韓國走在了前面。
- 南海亟需建立聯合搜救長效合作機制2018-11-08
陳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尋求長久之道以應對無意或有意的南沙島礁及附近爭議海域的偶發事故,是確保當前地區局勢向好發展的當務之急。
- 安倍訪華有助於穩定中美日大關係2018-11-08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安倍晉三訪華重啟時隔七年的中日首腦互訪。中日高層克服「老問題」的慣性羈絆,自覺推動兩大近鄰重歸正常交往軌道,可謂時代和地區的客觀需要。
- 中日合作對沖特朗普帶來的影響2018-11-06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份在北京與習近平主席的會面令人耳目一新,但現在稱這一幕是為尚未解決的海上領土緊張態勢遮羞,還是揭開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都為時過早。
- 特朗普陰影下的中日峰會2018-11-06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以明年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作為回報。本次中日峰會的熱度顯示出,面對特朗普的貿易重壓,中日兩國政府正在試圖改善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