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牛鐵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

中美之爭將從貿易發展到多維空間

2019-03-07

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至今打了近一年。雙方終於發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不可能你輸我贏,因為不僅全球產業鏈已經形成,而且信息全球化導致的共享經濟模式已不允許一國或一個地區獨立實行單邊主義。貿易戰是消耗戰,只能是雙輸,即使最後和棋也沒有贏家。單講貿易,只是一個平面,它脫不掉與投資、金融、匯率、高科技和非貿易領域等立體或多維空間發生干係。因此,中美之爭一定會從貿易這個二維平面發展到多維空間。特朗普將中興、華為等中國通信業巨頭列為制裁對象即為明證。

歷史上看,美國說到底只不過是需要樹立一個國際對手或敵人來整合自己。筆者不久前參加“紀念延安精神與中美關係”會議。當時很奇怪,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早在延安時期就與美國建立起非常和諧的合作關係?其實並不奇怪。那時的中(共)美關係並非是有共同的意識形態,而是有共同的敵人,就是要抗日。因為美國和中國的共同敵人是殺了幾千萬中國人和幾萬美國人的日本人。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的機制是什麼?也很簡單,是共同對付蘇聯。今天的所謂中美之爭並非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爭,而是誰能主導未來全球化進程和新經濟發展之爭。

當下,正如基辛格所說,世界經濟已經全球化了,但世界政治仍然以國家為單位,因此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一定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如人類自身的發展與環境的矛盾、宇宙太空的探索、危害人類的疾病、自然災害、信息爆炸等。考慮當今的中美關係,一定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考慮,中國與美國的不同點是什麼?共同點是什麼?在美國看來不同的地方是巨額貿易逆差、中國政府非市場化的國有企業,加上中國用市場換技術等等。共同點是中美都認同市場經濟和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經濟體制,都面臨如何高質量、高效率地發展本國經濟,共同面對人類命運的全球化問題。也就是說,當中美之間互為對手時,它們是不一致的;當中美共同面對全球化問題時,它們必然是一致的。

對外而言,即便美國上下一致把中國當作最主要的敵人,也不是說對內美國的政策制定者都是鐵板一塊。特朗普代表的利益和華爾街代表的利益就有所不同。美國華爾街中猶太人國際金融集團和特朗普所代表的軍工和工業集團在政策上也可以看出來是有差別的。比如說對美元的問題上,到底是走“強美元”之路,還是走“弱美元”之路?特朗普上台之初,美元指數大幅上漲至103,人們預計短期內還將上沖110,甚至120。但事實上自他上任至今,美元指數一路下跌了10%,直到今天的96。人民幣也相應升值到了6.7人民幣兌1美元。這恰好印證了筆者的想法,即美國對自己的國內和國際的政治經濟形勢的判斷並不是鐵板一塊。開打貿易戰的邏輯是要走利用壓低匯率提高出口的傳統道路。一年後的今天,美國的政策出現了超躍傳統的新變化。今後,在全球化總趨勢不變的情況下,中美一定還會有談判。除非世界走向半球化或兩極化,但筆者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美國在美中貿易戰過程中已經將重點逐漸從單純的貿易上移到知識產權、高端服務業(金融)市場開放等新經濟領域。我國的決策者更應審時度勢,運用好中國的創新優勢,及時調整對美方針,將中美之爭引向高維度的增量搏弈方向。1月3日,中國適時發射的“嫦娥4號”登月衛星成功登陸神秘的月球背面,正是這一努力的成功案例。又如2月24日,華為在全球第一個宣布5G可摺疊手機誕生,這必然逆襲中美談判的格局。加上中國早已成功發射的“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Fast巨型“天眼”,都迫使對手不得不相向而行。近日,特朗普發推特,稱要與華為對等競爭5G巨大的潛在市場,就是我們努力的結果。

2月25日特朗普表示對中國延遲加稅,並希望見習近平主席並簽貿易戰協議,這恰恰宣示了美中之爭已從貿易戰這個平面維度上升到立體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