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美:特朗普攻勢及日本的角色2019-04-03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日本對華政策一向是對更強硬美國大戰略的響應。不過近年,隨着安倍推行一套博取美國更多支持的對華戰略,日美開始互換角色。但特朗普對中國的對抗性姿態想必讓安倍感到憂心。
- 中美極地政策:地緣政治競爭的最後邊疆2019-04-03
漢娜·菲爾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國正在制定極地戰略,並加強全球極地治理政策的參與。無論誰掌管美國,這種積極立場都肯定與美國的議程相抵觸。
- 中美對抗讓菲律賓對美國的保證感到擔憂2019-04-0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未來幾年內中美關係可能持續出現摩擦。因此,如何平衡與兩個大國的關係將是對未來菲律賓政府的最大外交政策考驗。
- 美國不應把有問題的中國當成敵人2019-04-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但華盛頓可以做很多事情來避免兩國關係變得更具破壞性。
- 中國與德美軸心的拐點2019-03-29
齊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德美兩國間日益加深的跨大西洋裂痕正成為中國的戰略福音。面對特朗普粗暴的外交政策,德國人或許覺得更舒服的做法是同北京建立地緣經濟夥伴關係,同時通過加強歐洲融合的議程對沖它所冒的地緣政治風險。
- 中美關係的演變、教訓及影響未來的新因素2019-03-29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要充分認識中美兩國的差異,總結雙邊關係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妥善處理矛盾,避免陷入全面對抗。
- 美中合作:命中注定2019-03-29
周建成(James Chau)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
這意味着我們(中美)註定要合作,因為如果不合作,我們都難辭其咎。
- 中美應努力尋求「再接觸」2019-03-2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在當前種種挑戰的背後,一種事實上的新型中美關係正在形成。無論是應對大國競爭還是確保國際秩序穩定,中美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克制,並以更大智慧開啟「再接觸」進程。
- 需求與願景的轉變:中美在巴以衝突問題上的分歧2019-03-15
漢娜·菲爾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國通過介入巴以衝突獲得了可觀的短期收益,而美國在該地區的不力政策既未取得成果,也未獲得回報。
- 為什麼國際秩序不會分崩離析2019-03-15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自由國際秩序不會分崩離析,但人們應該問一問究竟什麼是「自由國際秩序」。我們要避免用明顯的西方必勝論調概括戰後70年,這是對當前形勢不至過於沮喪的最好辦法。
- 美朝河內峰會帶來一線希望2019-03-14
樊吉社(Fan Jishe)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朝鮮和美國的第二次峰會提前結束,特朗普總統退出了會談。雖然雙方空手而歸,但它為未來可能的協議定下了積極的基調——只要雙方讓外交官有機會進行工作層面談判,而不是指望由峰會來解決一系列複雜問題。
- 當前中美戰略競爭關係和若干發展趨勢2019-03-14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美之間全面戰略競爭的時代,已經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地提前到來。
- 中美之爭將從貿易發展到多維空間2019-03-07
牛鐵航(Niu Tiehang)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
貿易脫不掉與投資、金融、匯率、高科技和非貿易領域等立體或多維空間發生干係。因此中美之爭一定會從貿易這個二維平面發展到多維空間。
- 第二次特金會擱淺但談判尚未破裂2019-03-06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上周的特金談判提前結束,未能達成突破性協議。這一進程的利益攸關方不止美國和朝鮮,半島和平對韓國、中國和俄羅斯也有利害關係。
- 台灣獨立公投有可能給美台雙方帶來災難2019-03-05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台灣強硬的台獨激進人士正在推動獨立公投,以使這座島正式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但這些激進分子正在冒讓自己和國際社會陷入災難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