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當今世界需要堅持和重塑多邊主義

2019-08-14
a.jpg

不久前,我在與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討論多邊主義時談及當今世界亂象紛呈的困境,圖爾克以歐洲人特有的樂觀說,現在世界是“從有希望走向可能的成功”(from hopeful to possible success)。我理解我們共同的想法是,多邊主義雖遭受多方衝擊,全球治理體系漏洞百出,但有中國這樣新興大國和其他國家的堅持,仍有可能鳳凰涅磐,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顧新中國外交70年走過的不平凡之路,我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建國初期提出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還是70年代末中國決心改革開放擁抱全球化,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涉及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包括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建立全球夥伴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鮮明體現了中國始終堅定地支持、維護“多邊主義”的國際關係民主化理念和框架。習近平總書記說,世界的事情需要大家商量着辦,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講的就是多邊主義的核心思想。

總結新中國外交70年的成就與經驗: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的基石,公平正義是中國外交的信念,互利共贏是中國外交的追求,多邊主義是中國外交的堅守。

1、1955年的萬隆會議,由剛登上世界舞台的新中國倡議,並經過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提出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體現了亞非地區各國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而團結合作、共同鬥爭的崇高思想和願望,成為國際公認的以多邊主義處理國家關係的基礎。

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全面融入、堅定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全球治理體系。2001年中國成為WTO正式成員,迅速成為全球生產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即習近平外交思想。中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託打造全球夥伴關係,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積極推動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多邊主義已經融入中國外交的方方面面。

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世界正處於後“冷戰”時期最複雜敏感、最跌宕起伏的歷史關鍵轉折期,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全球治理體系處於“兵臨城下”的困境,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保護主義疊加呼應,從根本上衝擊多邊主義思想及現行機制。

美國和特朗普政府置國際規則於不顧,退出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與伊朗的核行動計劃、美俄《中導協議》,出爾反爾反覆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一些人甚至主張美中經濟“脫鉤”或者“割裂”,圖謀重組全球生產鏈和價值鏈。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背後有深刻的國內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因素,也有霸權國家出於對新興大國發展“戰略焦慮”的全面打壓。不幸的是,保護主義、孤立主義並非美國的孤立現象:英國新首相執意在10月底“硬性脫歐”;歐洲不少國家嚴重的移民/難民問題、經濟和債務危機正在撕裂歐盟的多邊主義架構,歐盟和歐元前景難卜;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風險再次劇增。這些都對多邊主義框架內的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體系造成重創,WTO何去何從今年底就要見分曉。美國最近發佈文件,堅持單方面重新定義WTO框架的“發展中國家”類別。

與此同時,多邊主義的內涵和外延這些年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聯合國憲章》內容包羅萬象,始終是國際社會堅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全球治理體系的“羅盤”。需要看到,聯合國成立之初起主要目的是建立大國協商一致的集體安全體系,以確保人類避免再次發生戰爭的浩劫。從這個意義看,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功不可沒。

然而,二戰結束以來特別是冷戰終結,我們看到,這幾十年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全球經濟格局深刻演變;國際安全挑戰錯綜複雜,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多邊主義的內涵和外延都有很大變化,以多邊協商、談判方式來解決地區和全球問題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路徑和渠道,從主要集中在政治安全領域逐步發展擴大到經濟金融、健康衛生、科學技術、標準制定、外空海洋、網絡空間、軍備控制、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等,幾乎無所不包。我在日內瓦工作期間,每年在瑞士日內瓦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要召開上萬個會議或者談判,多邊主義的理念和機制已經與各國外交和全球治理密不可分。

從機制上看,多邊主義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不僅僅限於聯合國這樣的普遍性、全球性政府間國際組織,而是依照不同問題和涉及對象,採取“立場/興趣相近”國家和組織結合成不同機制的模式,日益多元、豐富多彩。各個地區組織近幾十年如雨後春筍,如東盟、非盟、歐盟、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拉美共同體等。隨着多極化發展和全球性危機接踵而來,G7/G8、G20、金磚國家組織紛至沓來。至於將近400多個全球和區域性自貿區安排(FTAs)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內容各異,形式多樣。在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之外(與聯合國或多或少都有關係)的各種多邊機制現在多如牛毛。有的很有分量,譬如G20在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隨後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首要平台”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無出其右。有的可能只起到短暫的作用。

三、明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將首次審議《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情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經擬定UN75的計劃,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對堅持和完善多邊主義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的新努力,以期共同發出“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的聲音,共同發出“大家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的強有力呼聲。

中國作為新興大國,需要堅持70年的外交傳統,也要創新發展,堅持、重塑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倡議,並在G20、金磚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等新多邊機制內發揮積極引領作用,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從容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驚濤駭浪,尋找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