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羅亮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第52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的變與不變

2019-08-29
b.jpg
7月31日,在泰國曼谷,東盟輪值主席國泰國總理巴育(左六)與東盟秘書長林玉輝(右一)及東盟各國外長在會議開幕式上合影。新華社發(拉亨攝)

近日,第52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在泰國曼谷閉幕。除東盟十國以外,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歐盟等機構都由外長親自率高級代表團與會。筆者認為,今年的會議有以下幾點值得回顧與思考:

一是韓日經貿摩擦持續升級,為中日韓合作和東亞經濟一體化增添變數。近期韓日之間因為經貿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外交戰”。原本期望會間兩國外長重啟對話,為化解僵局帶來一絲希望,但最終希望落空了。媒體不約而同選擇刊發韓國外長康京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全程繃著臉,讓站在中間的蓬佩奧先生左右為難”的照片,延續了G20兩國領導人的不歡而散情緒。由此證實美國從中調和的失效,也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以及能否如期達成RCEP籠罩上陰雲。

二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照例繼續對中國“發難”。當前,中美之間“邊談邊打”的貿易戰仍在持續,雙邊關係惡化明顯。從不放棄在國際社會上對中國“說三道四”的蓬佩奧先生如期赴會,照例繼續對中國“發難”:一是繼續與中南半島五國舉行“湄公河下游倡議”部長級會議,無端指責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建大壩為的是加強對下游水流的控制,通過制定以中國為主導的規則,來實現對湄公河委員會所謂的“奪權”;二是再次拋售中國在南海所謂“軍事化”的老論斷,為美國在本地區增加前沿軍事部署和開展演習尋求借口。

三是中國再次強調把東盟置於周邊外交的優先位置,積极參与東亞區域合作的意願沒變。中國再次強調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地區,支持東盟中心地位和東盟共同體建設。為了展現中國的誠意,中國政府準備了“大禮包”,包括將2020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啟動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就“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達成一致、推進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夥伴關係,全面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

四是中國對東盟的“東盟印太展望(Outlook)”首度給予積極回應和表態。第34次東盟峰會通過的《東盟印度洋-太平洋展望》框架性文件註定會登上東盟今年的“大事記”。中國政府此次首度對東盟版“印太戰略”概念中的諸多原則和理念給予高度評價。這一戰略重點提出堅持東盟的中心地位,堅持開放包容透明,堅持對話而非對抗,強調開展經濟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繁榮等,這些與中國的主張不謀而合,與排他、有意挑起大國博弈、搞小圈子、更注重安全優先、採取單邊強制行動等具有地緣遏制色彩的美國版“印太戰略”形成了鮮明對比。

五是對域外國家的無端指責,中國予以堅決反駁,以正視聽。今年中菲因為漁船相撞、中越由於油氣勘探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摩擦,但總體上仍然可控,相關任何一方都沒有採取使問題複雜化和擴大化的動作。同時得益於中國與東盟國家提前完成“南海行為準則”(COC)單一磋商文本草案第一輪審讀,中國與東盟國家穩定了南海局勢,開展了有效合作。美國希望利用上述議題炒作的空間被大大擠壓,轉而繼續抓住中國在南海所謂的“軍事化”不鬆手。王毅外長予以反駁指出,在全世界擁有數百個軍事基地和本土外部署了數十萬人軍隊的美國,有什麼理由和資格指責別人搞“軍事化”?這個標籤貼不到中國身上。

此外,針對蓬佩奧在“湄公河下游倡議”部長級會議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王毅選擇打破“沉默”,通過“列數據、擺事實、講道理”向國際社會強調,湄公河下游出現一些旱情是不爭的事實,但上游也同樣出現了旱情,瀾滄江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全流域水量的13.5%,湄公河流域水量主要受下游支流匯入和降雨量分佈的影響,且中國已主動加大對下游放水力度。瀾滄江-湄公河對中國和部分東盟國家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