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客觀理解中菲美三邊關係2019-05-08
陳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不能簡單以「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平衡範式,來分析近期菲律賓對美、對華及對南海議題的一系列行為。
- 舉辦博鰲論壇和參加海軍閱兵顯示中菲關係出現好轉2019-05-08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過去三年,政治關係的回暖開始為中菲兩國帶來經濟和安全紅利。但是,公眾對中國較低的信任度或許不會輕易消失。
- 通向對華戰爭之路2019-05-03
李淯(Ann Lee) 前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為維持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美國的外交政策精英們開始將中國視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但對美國而言,對中國採取冷戰姿態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它將損害全球經濟,抑制貿易,刺激軍事競爭,增加美中之間出現「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
- 美國錯誤的中國敘事2019-05-03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眼下在一個關鍵議題上達成了共識:將困擾美國的所有問題歸咎於中國。這其實是一套錯誤的中國敘事,而這種敘事正帶來嚴重後果。
- 伊朗核協議:美國、中國和伊朗的三角戲2019-05-0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從5月份開始,白宮希望中斷伊朗的石油出口。然而,任何對穩定的破壞都有可能適得其反,並且給美國、中東和全球前景帶來長期傷害。
- 國際關係將進入「素人政治」時代嗎?2019-04-30
朱鋒(Zhu Feng)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素人並非難以擔當歷史重任,但「素人政治」如果發生在大國,其產生的外交和政治挑戰確實是國際社會需要警惕和防範的。
- 法德緣何要建立「多邊主義聯盟」2019-04-30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單邊主義是新形勢下霸權主義的新變種。法德欲借「多邊主義聯盟」聯合更多國家應對單邊主義挑戰,維護自身利益和全球治理體制。
- 歐盟的中國難題:是系統性對手還是戰略夥伴2019-04-29
鄒思雲(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學、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與美國不同,歐盟未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而是當作「系統性」競爭對手。雖然中國缺少經濟與政治自由對歐盟的利益和價值觀構成直接威脅,但雙方仍然可以找到共同點。
- 中菲關係遭遇雙重危機2019-04-29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在關鍵的中期選舉中,菲律賓總統正面臨國內對其親北京政策的強烈反對。這次選舉被當成對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總統職位的一次公投。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大挑戰2019-04-29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百年未有之變局對世界的未來意味着什麼,對中國又構成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 中美貿易協議助推中國地位上升2019-04-16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中美貿易協議及美國「倒逼」效應不可能產生「顏色革命」後果,這種對抗與重構過程只能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堅強有力,更富法治理性,使中國經濟則更具開放性、創新性和全球引領性的潛質與實力。
- 歐洲的特朗普式對華立場2019-04-12
尼古拉·卡薩里尼(Nicola Casarini) 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歐洲在對華立場上出現了分裂。雖然大多數歐洲國家形成了一種新的特朗普式對華立場,但羅馬的民粹主義聯盟卻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敞開懷抱。
- 「巨量效應」與平衡點:中美經貿戰的啟示2019-04-12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美兩國的決策者經歷險境之後找到了處理戰略競爭和「巨量效應」的平衡點,避免了雙輸的結局。對中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包含着發揮更大能動性的機遇。
- 如何理解當前中歐關係2019-04-10
馮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中歐過去幾十年通過經貿合作均獲得巨大好處,今後這一局面要繼續保持下去,雙方必須努力讓不斷上升的競爭是良性的,而不是惡性的。
- 中國以及西方的中國批評者2019-04-04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在中國問題上華盛頓已經形成兩黨共識:美國正面對一個操縱貿易的、獨裁的知識產權竊賊,它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戰略威脅,理應受到懲罰。但這一共識是錯的。事實上,中國的成就即使不被讚賞,也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