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賀文萍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美伊博弈:伊朗面臨不利拐點

2019-10-02
aaa.gif
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拉伯布蓋格,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部分設施發生爆炸和火災,現場濃煙滾滾。

圍繞沙特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事件而不斷升溫的美國伊朗博弈,近日出現不利於伊朗的新拐點。自美國2018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一直力挺伊朗及伊核協議的英法德三國領導人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間隙會晤後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該聲明力挺美國,同聲指責伊朗需要為襲擊沙特油田設施負責,並敦促伊朗同意就其核能和導彈計劃及地區安全議題進行新的談判。

英法德三國此次旗幟鮮明地站隊美國的確有些出人意外,同時也對伊朗外交形成新的巨大壓力。自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伊朗依仗歐洲對伊核協議成果的珍惜,採取了拉攏外加施壓歐洲的策略來應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歐洲國家出於維護伊核協議的需要,也曾做出包括建立與伊朗的Instex特殊商業結算機制以維持正常對伊商貿聯繫在內的許多努力,來維繫伊朗對伊核協議的承諾。然而,伊朗對於歐洲“只打雷不下雨”、“口惠而實不至”的有限努力並不滿意,並以恢復鈾濃縮生產等分步驟逐步退出伊核協議的手段加以反制。毫無疑問,此次英法德三國在沙特石油設施遭襲事件上力挺美國,施壓伊朗,背後也反映出三國對伊朗近一段時間來分步驟逐步退出伊核協議這一做法的不滿。更耐人尋味的是,英法德三國不僅就沙特石油設施遭襲一事指責伊朗,而且首次公開呼應美國關於伊核協議重新談判必須兼顧伊朗的導彈計劃及地區安全議題的立場。

失去了歐洲三國外交支持的伊朗在此輪關於伊核協議的美伊博弈中陷入被動和孤立,因而有可能“退而織網”,以退為進尋求取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一方面,伊朗似乎難以洗刷掉襲擊沙特石油設施的“罪名”。儘管也門胡塞武裝反覆認領這一襲擊事件,但美國和沙特所持有的“證據”令胡塞武裝的認領難以成功,反而促使歐洲三國堅定地站在了美國一邊。另一方面,歐洲對伊立場的強硬將使伊朗最近採取的“分步驟逐步退出伊核協議”策略失去原有意義。因為這一策略的本意在於通過施壓歐洲,換取歐洲加快落實對伊朗的各項支持。因此,伊朗要走出這一不利拐點,就必須開始新的外交謀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9月23日已經拋出新的試探氣球,稱伊朗可以與美國達成和解的新協議,即以德黑蘭的永久無核化,換取美國對伊朗永久解除制裁。在被逼到牆角之時,伊朗又臨門一腳把球踢到了美國一邊。

更有趣的一個插曲是,就在美伊博弈劍拔弩張,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美軍已經“填彈完畢、鎖定目標”之時,居然傳來特朗普總統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消息。姑且不論諾貝爾和平獎是蛻變為“止戰”的“剎車閥”,還是呼籲和平的工具,就當前美伊博弈的走向而言,沙特石油設施遭襲事件不一定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將美伊帶入戰爭。代價高昂的全面戰爭雙方都不能承受,面臨2020年大選連任挑戰的特朗普總統也不願因一場戰爭既輸掉選舉,也失去他非常在意的諾貝爾和平獎。